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梅初绽,枫叶飘香,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初冬季节,和煦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给我们带来祥和般的温暖。中泰两国的弟子们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情,顶礼膜拜在伟大佛陀的金莲花座下。让我们共同忆念生命中每一次的灵光乍现,让我们一起珍惜修行中每一滴的甘露醍醐。缅怀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在那落英缤纷的蓝毗尼园,一个风和日丽的四月天,是您,我们尊敬的佛陀!示现降诞到人间的吉祥日子。朵朵莲花在清净池里绽放,双双飞鸟在无忧树上团圆。太子步步脚踏莲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为着救度苦难的众生,用您慈悲智慧的金口,道出了第一句圣…  相似文献   

2.
圣辉 《法音》2002,(11):3-4
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佛陀就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友善的伟大宗教。两千五百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佛陀的弟子严格地遵循、实践了这种慈悲的精神与和平的思想,使得佛教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用武力传播教义的宗教。在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战争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染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的。佛教挥举的武器只是一把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那便是我们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痴”。因而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佛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成是和…  相似文献   

3.
寒梅初绽,枫叶飘香,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初冬季节,和熙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给我们带来祥和般的温暖。中泰两国的弟子们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情,至诚顶礼膜拜在伟大佛陀的金莲花座下。让我们共同忆念生命中每一次的灵光乍现,让我们一起珍惜修行中每一滴的甘露醍醐。  相似文献   

4.
二、所用布料的种类当佛陀允许他的弟子们接受信徒供养的衣服时,在家居士纷纷向僧尼供养各种各样的布料和衣服。在这个问题上,佛陀比当时其它教派的教主都要思想开放。因为,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信徒供养的甚至是昂贵的布料。他允许弟子们接受六种布料:亚麻布、棉布、丝绸、毛料、粗亚麻布和大麻布(律部Ⅰ281)。前四种布料即使在佛陀时代也是很昂贵的,但是那些富有的信徒经常供养僧团上等的布料(增支部Ⅳ394)。不论怎样,僧服都不是有价值的衣服,因为它是由许多块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何梅相传唐代有北印度宾国佛陀波利,此言觉护,远涉流沙,杖锡五台,冀睹文殊师利菩萨圣容。当他正悲泣雨泪地向山顶礼时,忽见一位老翁从山中来,谓僧曰:“师追访圣迹,然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唯有《...  相似文献   

6.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3):22-23
甲:今天的谈话除我之外还有另一位朋友(指丙)行吗?乙:行啊!一块谈嘛!甲:我俩的看法可是有矛盾的,看你怎么说了。乙:(笑)有啥说啥呗。甲:好!我们的话题来自贵刊谢慈悲先生的《客行悲故乡》,我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担忧、悲哀,可是地(指丙)却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丙:本来嘛5物质文明总是要发展的,难道我们能永远厮守在山野之中么?山川早晚要被高楼大厦代替的。谢慈悲先生自己不是也到了北京么?他还有外婆家的回忆怀念。他的孩子是说什么也不会愿意回到他父亲所怀念的故乡去生活的甲:难道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青山绿水变…  相似文献   

7.
安晓 《佛教文化》2011,(5):95-98
国庆期间,北京龙泉寺举办佛教文化的生活体验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带领大家感受佛陀的慈悲与智慧。  相似文献   

8.
佛光显现     
真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内心便有无限的宝藏,何假外求!所谓“心清如明月,自性影现中。”每当思及佛陀菩提树下开悟之情,那不仅是真实般若智慧的显现,更充满了对所有众生最慈悲的感情。我们若不能看到浩茫宇宙中无边众生心中的明亮,又如何能发扬真切的慈悲呢!倘若我们连自己心中明月的光芒都无法照及,又如何能放射光辉去照亮别人呢? 让我们努力修习慈悲和智慧,发掘自性中清莹澄澈的明月吧!  相似文献   

9.
我们怀念慈悲的老法师──纪念应慈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郑钟福应慈老法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回忆起过去见到他老人家慈祥的面貌,对待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好像历历还在眼前。由于我的父亲过去经常到沉香阁去亲近他老人家,1951年我跟父亲去看他,当我向老法师顶...  相似文献   

10.
佛陀拥有大智慧,他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个老师来解决我们的问题,难道还有比佛陀更好的吗?幸福人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人生。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心灵鸡汤"式的图书,人们迫切地希望在里面找到答案。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早在两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11.
那天坐在老乡家的热坑头上,和同修们用录放机一起听净空老和尚讲经说法。门帘一掀进来一位挺魁悟的壮年汉子,笑着向大家问好。乡亲告诉我,这就是他们的村领导老隋。 老隋不老,四十几岁的样子,四方大脸,一派男子汉的气势。说起家常话,却是一付慈悲心肠。老隋十几岁就没了父亲,一家老小塌了天,母亲痛哭不止。小小年纪的他跪在母亲跟前哀求:“妈您别哭,我这当儿子的就是要饭吃也得先给您!”为了让母亲宽心,他说:“妈,您不用发愁,把家里的房产分给哥哥他们吧,我不要,将来娶媳妇房子俺自己能行,这样妈就没心思了啊!”老隋媳…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6,(5)
佛陀充满人性与伦理的理想孕育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神传统。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它仍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民过着高尚的生活。今天,全世界的佛子们庆祝佛陀带给人间的慈悲、理解与互敬的教义。今天,佛陀的和平理想也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与我们更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想要战胜人类当前在和平与安全、发展与全球环保的领域里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就必须摒弃狭隘、短暂的一己之利,站得更高,把人类的福祉与个人的幸福看得一样重要。人人都希望有一个更加和平、平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不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行动都必须以此共同的理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2,(10):40-41
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秉"承慈悲济世"的佛陀情怀,彰显"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宗旨,坚持爱国爱教的基本理念,践行庄严国土、利乐大众的社会理想。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以荐福观音寺70位尼众法师为主体,期望以公益慈善为平台做"度人之舟"。2005年,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成立8年来,基金会秉承"慈悲济世"的佛陀情怀,彰显"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宗旨,坚持爱国爱教的基本理念,践行庄严国土、利乐大众的社会理想。8年的精进耕耘、8年的不懈努力,众多檀越积极投入,无数信众自觉奉献,基金会在广阔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展开了大量的慈善济世活动。基金会在自身壮大的同时,也惠及了更多的民众。抚慰鳏寡老人、体恤孤独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2,(10):22-24
佛教是富有慈悲与智慧精神的宗教,佛教徒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切实践行着佛陀悲智双运的精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尤其是六祖慧能大师以他对佛法独到的理解和一生的行持,继承和发扬了佛教慈悲与智慧的普世价值,为中国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广东是六祖禅宗文化的发源  相似文献   

15.
旅途闲话     
甲:以上两期和你对话的都是挺有知识的人,他们想得很多,顾虑也很多。我是一个没上过多少学的人,以前从来没有多少想法,现在看看、听听,反到是有点糊涂了。我想提些问题,又怕你觉得太幼稚……乙:不会的,在佛面前我们都是有惑、有烦恼的人,惑与烦恼是没有高低之分的。甲:那我就放心了。乙:我想先问您一下,您说以前没有多少想法,那时对信佛也没有想法吗?甲:有的,不过很简单。我觉得佛慈悲,能包容我的各种对错。我做善事他会保佑我,给我添福;我做错事他会让我在报应中知错。信了佛我就知道怎么做人了。乙:怎么做呢?甲:不…  相似文献   

16.
“舍利”一辞源自梵语,为“遗骨”之义。从严谨的角度来看,舍利为佛陀或高僧大德之遗骨;但是引申而论,则为其大智慧、大慈悲的延续。换言之,举凡佛陀所说之法、庄严殊胜之道场,皆可谓之为舍利。因此佛指这次跨海来台,整个过程便堪称为一种无形的舍利。  相似文献   

17.
真禅法师捐款资助社会福利事业今年五月八日(农历三月十九日),适逢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七十寿辰。这一天,法师为在家男女信徒六百多人传授三皈依法。法师将教友和弟子们奉献给他的寿仪和香(亻亲)一万五千元全部捐献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结善缘,实践佛陀慈悲利世的教诲,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开展。去年,上海佛教各寺庙团体,为资助社会公益事业,曾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献人民币五万元。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7)
正因为神圣的使命,无上正觉的佛陀在2616年前以苦行悉达多太子的身份示现于人间,太子在菩提树下取得了证悟。从此,无上正觉的佛陀首要任务便是向全人类打开涅?之门。这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进化。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在佛教诞生前,印度的普通民众被阻挡在解脱之门外,因为被赋予的种族身份,他们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人。佛陀获得无上正觉后,立即作出一个伟大的创举,佛陀派遣他的弟子们传法,向人类宣讲一个道理:佛出世是为了人类的福祉。最初的佛教使团有60名僧侣。佛陀指示,任何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12)
<正>二、意趣佛陀根据不同的缘起、针对不同弟子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来结戒和说戒,而这些比丘戒的背后都蕴含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体现了佛陀对众生根机的深入观察以及对教团内修外弘、上求下化关系最恰当的把握。从当代英国学者鲁珀特·格辛(Rupert Gethin)的角度来看,佛陀制戒的意趣有以下四点:1.僧团的统一和凝聚,2.精神生活即修行的需要,3.僧团对社会大众的依赖,4.社会大  相似文献   

20.
沸沸扬扬的未知事物米歇尔·皮埃尔桑著张伯霖译“让我们静静地放出光明!我们,幽冥黑暗中的小灯,被囚进不分南北极的阴郁的混沌中;我们,活跃在宇宙和理想中的实在,孕育着无边梦幻弥漫以太这个无沙滩的汪洋,岸边激浪永不归来;我们就是创造,未知事物之岛!”维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