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生命起源的超循环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起源的超循环理论的方法论启示第二军医大学(200433)梁志华超循环理论是研究非平衡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之一。它是由联邦德国生物物理化学家曼弗里德·艾根(M.Einge)于本世纪70年代创建的。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探讨了生命起源的一个关键问题,即生物...  相似文献   

2.
生命起源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前沿问题,M·艾根(M.Eigen)教授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提出了超循环论,揭示了生命起源特别是生命信息起源与进化的一定的规律性,为近十多年来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艾根的超循环论不仅在解决生命起源问题上独树一帜,具有开拓性,同时还涉及宇宙观方面意义深远的一些问题,自始至终贯穿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一、超循环论的研究方法 艾根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独具特色。20世纪以前,由于物理化学以及相应科学知识的贫瘠,尽管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进行许多实验,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否证各色各样的理论,但实验粗糙、证据不理想,没有说服力。20世纪30年代化学进化论的创立不能不令20世纪前的那些科学家们对奥巴林等人刮目相看。以奥巴林为代表的化学进化论者的大量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3.
人是具有生命的灵性动物,但他比所有动物高贵得多,因为他有理智和意志;这是他独具的特性,是造物主在起初就这样为他安排的。然而,人对自己的生命和由来,总觉得稀奇,也想自我认识,自我研究;这种研究在学术界称之为人类学。人类学比较有权威的学说有两种:一是圣经创世纪前三章对人类的本质和起源的叙述;一是近代人类学。  相似文献   

4.
DNA、RNA和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但关于何者是生命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近来的研究表明,RNA可能是生命的起源。本文简述了有关此学说的一些主要证据,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1922年M.亨利生于越南海防市。他是在巴黎完成其学业的,现在是法国蒙彼利埃保罗-瓦雷利大学的哲学教授。以论述《表现的本质》为其主要论点的哲学著作,除了他关于人体的著述外,还包括对马克思的重要研究。亨利还是一位小说家,至今已发表了三部小说:《青年军官》(1954年),这部小说以诗歌的语言叙述了对邪恶的无休止的战斗;《紧闭双眼的爱情》(1976年获勒诺多奖金)这部小说对生命的自我摧毁的过程进行了令人瞩目的分析,对文明的命运及艺术作品的性质进行沉思;《国王的儿子》(1981年),该小说通过虚构的疯狂,对一种神秘的经验作了描述,作者并从这部小说中提炼出一出戏剧:《真理是一声呐喊》。 M.亨利的哲学属于生命哲学。这一哲学深受  相似文献   

6.
他者是如何被给予我的,我和他者的关系如何?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鲜明地区分出两种现象学。胡塞尔立足于意向性现象学,利用显现和随显的理论把他者构造出来;而亨利则从生命现象学恻隐-与共的角度,把我和他者的关系归结为先验生命的共同感发。虽然他们都从现象学角度研究他者的被给予性模式,但得到的却是根本不同的结论:胡塞尔把空间事物的意向性被给予模式应用到生命的被给予模式;而亨利另辟蹊径,把自我-感发看作生命独有的显现自身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M.邦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教授和科学基础与科学哲学部主任。他原籍阿根廷,毕业于拉普拉他大学物理系,并在那里获物理数学博士和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从60年代开始,他转入哲学,在欧洲、南美、北美的许多大学里担任过哲学教授。他知识的渊博,在当代哲学家中是罕见的。他从事过实验物理、数学物理、生物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他兴趣广泛,即使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他都跟踪不舍,他自己就曾说过,在“各种各样的理论生物学杂志中,每年都有几百个生物系统的数学  相似文献   

8.
生命起源是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之一。五十年代以来,生命起源的大型国际会议(ICOL)已开过六次。近三十年来,在实验上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多聚体的形成有重大的进展;人工合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实验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今天人们对生命起源的化学基础的认识较之以往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尽管今天人们还没有合成生命,甚至对“原始汤液”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前途与命运,直接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生存模式,因此,从源头上对生命科学的定义进行重新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给生命科学做出如下定义:以人自身生命系统为研究主体;运用宇宙生命全息论和原初与续发理论,研究生命系统自身在信息能量主导下的生物功能、调控机理和演化规律;研究生命系统之间信息能量的沟通、转换与统一,最终实现生命系统个体的完善与整体的和谐;生命系统具有自相似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进而给生命做了重新的定义:凡具有时空过程皆为生命.  相似文献   

10.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1933年出生于美国,曾在美国获物理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英国获神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教授。他是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与该会会刊《环境伦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国会和总统顾问委员会环境事务顾问。发表学术专著六部,近年发表的有《哲学走向荒野》、《科学与宗教》、《环境伦理学》和《保护价值》;主编《生物学、伦理学与生命的起源》学术文集;为50多本相关领域的学术著作撰写过部分篇章;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他的论著被译成近十种文字。不久前,罗尔斯顿应邀来华参加学术活动,期间,…  相似文献   

11.
康吉莱姆医学史研究对福柯的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他在以医学史为对象的认识论强调了对认识的不连续性及话语作用,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产生了影响;二是康吉莱姆将医学和生物学概念及规范置于理论本身的内部历史及其社会领域的外部历史的交互作用中讨论,对福柯谱系学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启示。虽然康吉莱姆提出了概念结构的价值起源问题,但他仍然集中论述医学和生物学本身,并未对其开启的这一广阔领域展开进一步研究,未能深入这些知识的外在规则,而这恰恰是福柯哲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卡尔·戊斯发现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域,并将生物分成三大分支,即真核生物域、细菌域和古生菌域。这一理论被称为戊斯革命。但是,他的理论历经艰辛才得到同行的认可,从科学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讨论这一重大发现带给我们有关思维方式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生命伦理学是国外最活跃研究领域之一。首先这表现在学术活动频繁中,仅在我访问的一年零八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接触到这方面的学术会议就有12次,其次,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规划以及杂志、书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并且出现了伦理咨询家这种职业,伦理学委员会作为一种制度已在医院中巩固了下来,同时对生命伦理学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一、关于生和死的思考 生和死仍是美国生命伦理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1989—1990年美国两大案件牵动着千百万人的心。一个是南希·克鲁珊案件,一个是罗案件。前者关于植物人的安乐死,后者关于人工流产的合法性问题。围绕这两大案件的争论,涉及到安乐死,无脑儿人工流产等一系列生命伦理学问题论证:  相似文献   

14.
M.亨利分析了经典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和问题,特别指出意向性在以"出离"的方式理解显现的自我显现时所遇到的悖谬。同时,他指出,由于胡塞尔的意向性现象学以"出离"的、可见的意向性方式理解生命,从而生命在他那里被遗忘和隐匿。生命的自我显现,以一种不同于可见的、分离的意向性方式来实现,这是一种生命的现象学。这是未来的非意向性现象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从为攻击性行为下定义、分析其生物起源、社会影响因素、情境变量到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和改进技术的讨论,业已形成了几种影响颇大的理论流派.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是伊斯兰教第一立法准则,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古兰经》中关于人类理性和大自然规律的科学问题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才逐渐被人们理解的。现代科学家无不惊叹《古兰经》对“水”的科学论断,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不信道者难道不知道吗?天地原是闭塞的,而我开天辟地,我用水创造一切生物。难道他们不信吗?”(21:30)这一节经文的意思表明,一切生命归根结底起源于水。《古兰经》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生命的起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各种有机体和细胞成活的保证。水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媒介的作用,《古兰经》又说:“他就是用精水创造人,使人成为血族和姻亲的。你的主是全能的。”(25:54)“他在六天之中创造了天地万物——他的宝座原是  相似文献   

17.
人类基因测序工作 ,是继“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人类第三大自然科学计划。这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杀出了一支由私营企业支持的民间科学队伍 ,向政府研究机构叫板 ,其意义不在计划本身之下 ,尤其是后者居然占据上风。仔细研究这一过程对指导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 物种起源与遗传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所有的生物来自于同一起源 ,生物由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进化 ,人类只是这株进化树上最为先进、智力也最高的生物而已。185 9年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时 ,还避免提及人类。因为 ,这毕竟有违宗教的上…  相似文献   

18.
哲学人类学问答──访副研究员蔡俊生本刊记者蔡俊生,男,1939年生.籍贯河北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史前社会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研究。已出版的专著有:《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文明的跃升——社会信息的形成和发展》。译著有:《婚姻和家庭的起源》、《原始社会史》。问:目前国内的文化人类学出版物中,一类是翻译国外的作品,与我们的思路相距较远;另一类是我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的作品,又多偏重于具体描述,觉得理论深度不够。而您翻译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和您的专教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这两本书,则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的人类学资料,在学术界很受欢迎,颇有影响。请您谈谈,您为什么要选择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研究中有何体会?答:我的工作属于哲学人类学研究。这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婚姻和家庭的起源》的作者,是前苏联历史学博士IO.H·谢苗诺夫.他也是哲学教授,后转而研究史前社会的。我选择这样的研究方向,起初是想避免纯哲学研究的空泛性,找一个借以立足的具体领域,把理论思维和具体学科的科学资料结合起来。我选择了文化人类学。不过,一旦进入具体学科领域,就不可能只研究最一般的哲学原理,就会自然  相似文献   

19.
这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桑格(Frederick Sanger 1918~)的诗句,也是一个医学哲学母题.说起这位桑格,可是大名鼎鼎,他193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工程学学十学位,1940年获剑桥大学文学学上学位,1943年获剑桥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许多世纪以来,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场所。到二十世纪初,这个斗争特别地尖锐化起来了。这是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合理的有科学根据的回答,似乎这个问题已陷入绝境了。直到十九世纪末,在生命起源的问题上,自然发生说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几乎占着完全的统治地位。这种说法认为有机体是从无机界的材料中突然产生出来的。全部的争论只是归结于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是那种力量决定生命的这样的产生的呢?按照唯心主义的观念,特别是按照宗教的观念,一切的生物,也包括人在内,当它们产生的时候,就具有了完善的组织和形态结构(大致像我们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