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爽  刘文  王薇薇  张雪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6):1042-1055
Moffitt的反社会行为发展理论将反社会行为分为两种类型, 即终身型和青春期型, 其中, 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频率更高, 它一般在青春期早期产生, 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期早期结束, 青春期个体的发育成熟会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成熟包括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两方面, 生理成熟或心理成熟的单独影响和共同影响均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停止:生理成熟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具有发展和强化作用; 心理成熟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具有减缓和削弱作用;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交互作用减弱或强化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之间的成熟差距抑制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未来的研究还需就拓展不同类型成熟的研究、改进成熟度的计算方法、结合青少年成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干预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少男少女们在青春期来临后的心理特征之一,即处于心理矛盾中的我。原则上可以粗分为二大范畴,即有意阻挠生理上的成熟与有意避免心理上的成熟。前者称之为青春期恐怖症或是青春隆动的恐怖;后者称之为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或称之为心理上的社会延缓症。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中的第二反抗期,又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研究认为,生理是心理的基础。生理上暴风骤雨的烈变,必然地也会引起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刚刚步人人生轨道的青少年,一方面既要摆脱孩提时代什么都要依赖大人的局面,转换成想要独立又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最大的渴望是什么呢?也许有不少的父母或老师回答,考入重点高中,考入大学呗。其实,青春期学生心理最大的渴望是独立和成熟。看来,成人好忽略青少年对成人感的迫切热忱,犹如青少年不理解成人对人情的世故,这个中道理被钱钟书先生在《围城》这部小说里揭示得淋漓尽致:没成熟的人总想一步跨入成熟者的行列,以行使成熟者开拓世界、支配自己的特权,成熟了的人却又向往快乐  相似文献   

5.
老年心理原属于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狭义看,发展心理学亦即指个体发展心理而言,是关于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发展时期的心理。早期发展心理学,只注重某些年龄,而不重视整个人生心理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愈来愈多的注重研究成年期与人生的后期——即老年期的心理。正如迈尔斯(Miles 1933年)所说:“心理学家们对个体出生后的最初二十五年花费了太多的心血,到目前为止,人类行为的探讨与再探讨,只针对生命这个欣欣向荣的阶段,其余五、六十年漫长的人生,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前者,但仍是一片处女地。人们对成熟、成熟后与老化等阶段只有初步的认识,只把它们当做间谈与传闻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中学阶段,女学生陆续进入青春期,其生理及心理都不断走向成熟。如何照顾好女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中学体育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重要教学研究课题之一。体育教师必须了解本班女生的身心特点及爱好,自觉培养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女生参与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她们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其它方面也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问题,主要特征表现于独立意向的盲目性和突出自我。导致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青少年与上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观原因。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本文从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实质出发,探讨了造成逆反心理的几大因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心理学在战后有了很快的发展,成立了很多心理学组织,据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出版的第三版“国际心理学家名录”中材料,在日本心理学家们所参加的心理学组织或与心理学相邻近的学术组织现有70多个之多。这些组织在加强心理学家之间联系,促进心理科学发展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这些组织中棣属于日本学术会议的有8个,它们是日本心理学会、日本应用心理学  相似文献   

10.
萨满领神仪式与青春期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期,许多西方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看作是个体发展上的危险期,呈现一种常性危机。因文化传统、信仰观念的不同,不同的社会解决青春期危机的途径也各异。本文通过对萨满病发生年龄和萨满领神年龄的考察,阐明在萨满教世界中,萨满病是青春期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萨满领神仪式是缓解和解除这种危机的一种方式,从而体现了萨满教在解除危机方面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这时,不妨换一种心态,变化一下方法,试试“另类”教育法。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Jay   Belsky 《心理学报》2007,39(3):454-468
很多发展心理学家探讨了早期经验与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但这些发展心理学家较少以进化理论为指导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特点。比如,配偶选择、性交往与父母教养等成果颇丰的研究领域均缺少以进化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解释。与主流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不同,Draper和Harpending (1982),Ellis (2004),Chisholm (1996) 和Belsky等(1991)以进化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早期经验与繁衍策略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进化观点认为儿童在家庭中获得的早期经验会影响身体发育与未来的繁衍策略。Ellis(2004)已经证实女性青春期确实与早期家庭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但是,20世纪60年代,生命周期理论开始在学术界流行,却不是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而首先是经济学。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流行后,随即流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团队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等等,反而发展心理学家没有使用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而实际上,发展心理学才是真正研究生命心理周期的学科理论。至今为止,许多心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生理心理生命进行了分期。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单项的理论,没有考虑轮回问题。因此可以认为,心理学家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即使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也是不完整的,需要建立人生发展心理学理论,或者称为生命心理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6,(6)
正一、引言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1.Gustavo Jung1875-1961)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分析的创始人,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界,他通过心理分析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了整个人文学界,他是最早认真思索古代中国传统意义的心理学家之一。荣格发现人类拥有共同的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这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的发展,也是他个人的一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的细胞结构,是人类进行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个体概念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其思维的发展水平。因此,自本世纪初以来,对于个体概念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为世界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曾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家们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医治心理疾病,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惊叹的是,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教,  相似文献   

18.
数学应用题心理表征的研究现状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表征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该文阐述了在数学应用题中心理表征的理论,探讨了心理表征的内部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在应用题心理表征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情绪与健康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们在探讨心理状态与健康的内在联系时曾做过许多试验。如美国的一位叫做艾尔马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试管插入到0℃的水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是澄清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质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把这种含有紫色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们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动机对工作效果或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所以,动机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门课题。但是他们多是对成人和中小学生动机的研究。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幼儿的动机水平对其学习成绩或活动效果有何种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