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琎  孙宇  杨子鹿  钟毅平 《心理学报》2020,52(6):786-800
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SVO)是相互依存情境下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分配结果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偏好, 按SVO不同可以将个体分为“亲社会取向”和“亲自我取向”个体。已有研究表明SVO影响个体对涉及自我金钱奖赏的结果评价加工, 而它如何影响自我社会奖赏加工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让亲社会取向和亲自我取向被试完成涉及自我社会奖赏(包含社会接纳和自我成就感)的猜牌建议给予任务, 同时记录其加工他人对建议的反馈(接受vs.拒绝)和他人最终结果(收益vs.损失)时诱发的脑电成分。结果发现, 在建议反馈加工阶段, 相比亲自我取向个体, 亲社会取向个体在反馈相关负波(FRN)波幅(峰-峰值)和P3平均波幅上, 建议被对方接受和被对方拒绝所诱发的波幅差异均显著; 在他人最终结果加工阶段, 建议被对方拒绝后, 对于亲社会取向个体, 对方损失诱发的反馈相关负FRN波幅比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更负, 而对方损失诱发的P3波幅小于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 对于亲自我取向个体, 对方损失与收益诱发的FRN波幅无差异, 对方损失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这些结果表明社会价值取向调节个体对自我社会奖赏的加工。  相似文献   

2.
采用竞争反应时任务并结合ERPs技术,以39名高中生为有效被试,从自我控制资源的视角揭示青少年反应性攻击和结果评价的电生理机制。行为结果发现:高自我损耗者比低自我损耗者表现出更多攻击行为;ERPs结果发现:(1) 在攻击决策阶段,高自我损耗者前脑区域所诱发的P2波幅显著高于低自我损耗者;(2) 在结果评价阶段,“输”反馈比“赢”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成分,且仅在“输”反馈条件下,高自我损耗者比低自我损耗者所诱发的FRN更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自我损耗是导致青少年反应性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高自我损耗会加剧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2,35(3):557-562
采用运气轮博弈范式探讨后悔的加工时程。分析决策正误的ERPs发现,200~300ms决策错误比正确诱发更为负走向的波,表现为典型的FRN(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300~4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P300。500~9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LPC(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并表现出明显的右半球优势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FRN加工反馈刺激显著性信息和P300加工反馈刺激效价的观点,研究发现后悔与LPC可能具有密切关联。将来研究须在控制得失程度基础上,考察FRN、P300和LPC与效价、得失及得失程度和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向玲  王宝玺  张庆林  袁宏 《心理学报》2008,40(12):1240-1249
采用投注—反馈金钱赌博任务具体操作了在结果评价中被试可能采用的参照点,试图进一步探究大脑监控系统是如何对事件的好、坏以及好坏程度进行评定的。实验结果表明,不管是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还是P300,和赌注相差较小的中间三种反馈诱发的波幅差异不显著,和赌注相差较大的两边两种反馈诱发的波幅和中间三种反馈差异显著。该结果说明,反馈相关ERP成分不是反映了对绝对信息的加工,而是反映了以赌注所在的区间为参照点的相对信息的加工。研究进一步从不同侧面表明FRN所代表的效价评价的参照点效应,同时首次从神经机制上揭示了P300所代表的数量加工的参照点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在合作任务中,个体对任务结果的比较阶段及分配阶段的脑电变化,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三个任务变量:情境(贡献、责任)、比较(大、小)、分配(贡献原则、平均原则)对合作结果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责任比贡献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贡献大小诱发的FRN和P3无差异,但责任大比责任小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分配评价阶段,罚金反馈比奖金反馈诱发更大的FRN,基于贡献(责任)分配比基于平均分配的方案诱发出更大的P3。这表明合作背景中仅在责任比较中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向,在分配评价阶段未显示自我服务偏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诱发条件:高奖赏、低奖赏)×3(反馈类型:欺骗成功、欺骗失败、诚实)的组内实验设计,以点判断任务操控被试的自主欺骗水平,并结合欺骗及时反馈范式来操纵被试的结果评价。结果发现:(1)在决策过程,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诱发更大波幅的P300;(2)在结果评价过程,相比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欺骗失败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波幅。结果显示个体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参与和心理努力,并且对欺骗失败反馈的敏感度远高于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做出欺骗决策和面对欺骗结果时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为教育者采取必要措施来降低和预防青少年欺骗行为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恋人格个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减少和对他人的反馈敏感。信任是人类社会互动行为的基础,自恋人格特质可能影响他们的信任决策。为了探究自恋水平如何影响信任博弈中结果评价的大脑活动,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38名被试完成单次信任博弈时的脑电波。行为结果发现相对高自恋者的信任选择率显著低于相对低自恋者的信任选择率。脑电结果表明,相对高自恋者信任损失反馈减互惠获利反馈所得的FRN差异波(d FRN)显著地大于相对低自恋者,并且相对高自恋者结果评价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地大于相对低自恋者。本研究提供了自恋人格个体信任博弈中结果评价的初步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考察了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获益框架下,悲伤情绪比愉悦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自我决策比预期他人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2)损失框架下,愉悦情绪比悲伤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预期他人决策比自我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3)在自我决策时,愉悦情绪在损失框架下比在获益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悲伤情绪在获益框架下比在损失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在预期他人决策时,无论是愉悦情绪还是悲伤情绪,损失框架均比获益框架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9.
“信任他人或者不信任他人?”是社会互动中经常面临一种行为决择, 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机制,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 它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易化合作行为。为了探究个体在信任互动情境下大脑活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20名健康被试(充当信任者)完成重复性信任博弈任务(repeated Trust Game, rTG)时的脑电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个体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电生理学结果表明, 决策阶段中不信任选择比信任选择诱发了更正的P2成分(150~250 ms), 差异波溯源分析定位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BA 46)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BA 46)。反馈阶段中损失反馈比获益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成分(200~300 ms), 而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了更短的P300潜伏期。本研究为理解人类信任博弈过程的动态加工时程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朱树青  翟昱  贾世伟 《心理学报》2019,51(11):1198-1207
人脑对反馈的评估依赖于其所处背景。但是只能依赖整体背景(整个组块的结果范围), 还是可以依赖局部背景(单个试次的结果范围)进行评估, 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获益/损失线索操纵所在试次的反馈背景, 探讨反馈评估仅依赖整体背景, 还是可延伸到局部水平。25名被试参与实验。结果发现, 背景试次间变化时, 在获益背景下, ¥0 (负反馈)比+ ¥4 (正反馈)引发更负的FRN (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在损失背景下, - ¥4 (负反馈)比¥0 (正反馈)引发更负的FRN。这一结果说明反馈评估以某线索背景中可能的结果为参考对象, FRN的背景依赖可以延伸到局部水平。结合前人研究, 推测任务类型和反馈真实性会调节背景依赖水平。在含真实反馈的主动性任务中, FRN的背景依赖效应可延伸至局部水平。  相似文献   

11.
Individual self-construal (independent vs. interdependent) could be temporarily modulated by the priming effect.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when Chinese participants gambled for mother and for self, outcome feedback evoked comparable neural responses between two condition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if the response to rewards for mother and for self would differ after independence self-construal priming. In this study, we manipulated participants’ self-construal (independent vs. interdependent) before a simple gambling task. The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results reveal that when an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was primed, the participants exhibited a comparable 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 elicited by outcome feedback for self and for mother. In contrast,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priming resulted in a greater FRN elicited by outcome feedback for self than for mother. Meanwhile, the P3 component was insensitive to self-construal manipulat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modulation effect of self-construal priming on the response to rewards for others.  相似文献   

12.
索涛  冯廷勇  罗俊龙  罗禹  李红 《心理学报》2012,44(8):1047-1057
结果的接近性是指对已发生事件的实际结果与在心理上的理想结果或期待结果之间差距的接近程度。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类老虎机赌博任务探讨了结果的接近性对正性结果评价的影响。(1)行为评定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情绪体验, “差一点输”的赢钱使被试更多感到庆幸, “最理想”的赢钱使被试感到高兴; 结果的接近性也影响了随后trial的反应时,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后的下一个trial中被试的反应时明显变长。(2)脑电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FRN和P300,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诱发了波幅更大的FRN和波幅更大潜伏期更长的P300。这说明结果的接近性明显地影响了正性结果的认知评价加工。  相似文献   

13.
向玲  王宝玺  张庆林 《心理学报》2012,44(9):1149-1159
本研究采用时间估计任务,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 试图从时间进程上窥探行为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该时间估计任务提供了指导行为调节的反馈信息有三类:时间估计的准确性、时间估计的不准确方向和不准确程度。行为结果表明, 被试根据前次时间估计的对错、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脑电成分发现, FRN对于时间估计的对、错敏感, 对时间估计的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不敏感, 显示FRN提供了粗略的、需要做出行为调节的早期预警信号; 相反, P300能够区别时间估计上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 结合行为数据, 显示P300反映的是整合不同的信息来更新行为表征, 从而引导被试做出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调节。这些结果表明, 行为调节的认知神经基础可能由两个阶段组成:早期传递需要做出行为调节的预警信号阶段和晚期整合信息来更新行为表征从而指导行为调节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崔茜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3,36(1):61-66
在一个模拟“杀人——侦探”游戏情境中,被试先完成模拟杀人任务,在随后的测谎阶段使用有反馈的ERP测谎范式,以反馈的形式告知被试测谎结果(“+0.5”或“-2”,分别代表“撒谎逃过检测”或“撒谎被发现”)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反馈出现后的200~300ms时间段,表示“撒谎被抓住”比“撒谎逃过检测”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正性的ERP成分(P200-300),在300~400ms时间段,两种反馈诱发的ERP成分(P300)没有差异,而在450~500ms时间段, “撒谎逃过检测”比“撒谎被抓住”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负性的ERP成分(N500),负性反馈没有诱发FRN。这些结果表明:P200-300、P300和N500都是与加工测谎结果信息有关的ERP成分。P200-300可能对测谎结果的效价(正性或负性)敏感;P300可能反映被试对测谎结果主观意义大小的评价;而N500可能反映测谎结果所导致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反馈效价(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结果上相比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在推理测验中的成绩显著优于积极反馈。脑电结果上,P200,P300和FRN均与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的反馈加工有关;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存在不对称性。相比于无反馈的条件,P300对消极反馈更加的敏感,消极反馈诱发更大的波幅,而P300对于有无积极反馈并不敏感。说明消极反馈条件下,吸引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进行认知加工。此外,相比无反馈条件下,消极反馈条件下FRN有更大的激活,说明了消极反馈对被试以后的行为起着更大的调节作用。总之,研究表明相比于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更加有效,错误驱动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际合作与冲突影响博弈决策的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丽英  袁博  张蔚  张振  兰姣  王益文 《心理学报》2014,46(11):1760-1771
人际合作与冲突是人际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脑成像研究表明, 当个体和人类同伴进行博弈时, 选择合作与选择冲突激活脑区的强度有所不同。但目前尚不清楚, 人际合作与冲突如何影响决策选择之后的结果评价过程。本研究采用Chicken Game任务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记录了22名健康成人被试与人类同伴进行Chicken Game任务时的脑电活动。结果表明, 反馈负波(FRN)和P300不仅受到结果效价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人际合作与冲突的影响。相对于选择冲突, 个体选择合作时, 输钱和赢钱反馈引发的FRN以及P300波幅差异更大。相关分析表明, RA (被试和解对方进攻)反馈引发的FRN波幅与接受该反馈后下一个trials中和解的选择率(以及总的和解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 在社会博弈中, 合作增加了个体对博弈结果的预期, 从而引发更大的FRN效应; 并且合作共赢的结果所具有的物质意义与社会意义, 使其诱发更大的P300波幅。  相似文献   

17.
窦炜  曲璐璐  曲琛 《心理学报》2014,46(3):405-414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对自身的认识。前人研究探讨了金钱收入的比较对个体结果评价的影响, 而非金钱的社会比较效应的神经加工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离比较和金钱收入, 使用双人合作的投骰子任务, 先呈现“>”或“<”代表两人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 再呈现合作任务的输赢结果, 考察非金钱的社会比较对合作任务结果加工的影响, 记录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和最终合作任务结果的ERP数据。发现在任务表现比较结果阶段, FRN和P300对代表行为表现好坏的社会比较信息敏感, 呈现无金钱输赢提示的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时, 点数小于他人比大于他人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00; 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对合作任务最终的金钱输赢结果的影响并没有反应在FRN上。这些表明, 对非金钱的社会比较信息的加工始于结果快速评价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