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对江西吉安市五家医院的医生和住院患者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性质、发展趋势及医患冲突的主要诱因、责任主体、主要解决途径的认识状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发展.如何解决医患双方认知的差异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探讨医生对患者的信任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依据。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医生对患者的信任度量表进行数据收集,423名临床医生参与了此次调查。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信任度测评总均分为(2.98±0.55)分,其中尊重人际关系维度的评分较低为(2.39±0.64)分;各条目中以患者不会提出不合理要求得分最低为(1.70±0.93)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水平(β=0.13)、工作医院级别(β=0.24)、工作环境和待遇满意程度(β=0.22)、与患者或家属发生冲突或不愉快的频率(β=-0.16)以及认为医患沟通对避免医患纠纷的重要程度(β=0.20)六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P0.05)。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信任水平有待提升,积极创建和谐医院,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待遇对提高医患间信任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行为量表》与《医患关系量表》对664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行为处于中等水平(3.85±0.46),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行为各维度与医患关系的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36~0.514,P0.01)。其中,言语耐心、表情亲和、情感支持与沟通主动四个维度均能正向预测医患关系,能够有效解释医患关系36.7%的变异量。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行为,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智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对27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和医患关系三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对医护人员的医患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关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传统之医疗专业和医患关系发掘出中国医药所具有的一种视医疗为仁术、视病犹亲的医患关系,合理回应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的医师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所结合成的亲密关系,重修医患与家属互相信任的方向,即建立一种家人之间的内在的信任关系,让病患与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专业的服务.最后建议医院方面提高专业质素的具体表现,使病人有回家的感受,提升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对江西吉安市五家医院的医生和住院患者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性质、发展趋势及医患冲突的主要诱因、责任主体、主要解决途径的认识状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发展。如何解决医患双方认知的差异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视野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面对当前医患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不同学者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多学科的探索。作为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则提供了一种介入医疗纠纷问题的崭新视角。在协调医患关系的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需要面向病患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社会及大众媒体、政府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等不同的主体,发展出不同的工作策略,扮演不同的服务角色。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研究医患关系社会心态变迁,引导理智的医患关系社会心态,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分析以医患关系为核心关键词的中文论文数量、关键词及主要观点。结果显示,1981年~2014年,医患关系社会心态学术研究可分四个时期,重点均围绕医患纠纷、医患沟通、医患矛盾、医患冲突、医患交流等展开,并显示医疗改革、市场经济及法治建设为影响医患关系的复杂社会因素,伤医事件频发导致医护人员心态低迷。近年来患者对医患关系评价转好,改善医患沟通成为解决医患矛盾和纠纷的社会主流心态。  相似文献   

9.
从医生和医院角度透视医患关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和基础,受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和社会.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今天,如何以系统论方法,从医生和医院角度分析制约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症结,是每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需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理念,是医生和医院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及沟通不及时、不充分,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非语言性沟通在医患沟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沟通的基础,培养和提高自身非语言沟通能力,利用非语言沟通的积极效果,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1.
因诸多原因相互作用,致使今天的医患关系出现不和谐状态,其中医患关系本质由伦理关系异化为经济关系和抽象的法律关系.重建医患关系除了发展医学科学、提高医疗水平外,还要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医惠关系的制度设计;加强医院管理,健全医患关系的规章制度;加强医师的主体自觉,明确医患关系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2.
从医方角度解读医患信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广东及海南省3个市不同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抽样调查,揭示不同等级医院的服务模式、医务人员权利保障情况及患者社会人口特征等都会影响医惠信任,进而为各级医院开展医患沟通培训和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权利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弥合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紧张因素的认知差异的关键,是加彼此的沟通和理解.沟通中主要责任在医方,作为医护人员应该以患方的利益为中心,用患方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其适度介绍病情、目前国内外对此疾病的治疗现状、本医院准备采取的治疗的技术路线以及治疗费用、预后状况等详细信息,全面实施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趋恶化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无奈、天使流泪、医院苦恼、政府尴尬,可谓"全盘皆输".实现和谐医患关系达到"全赢",必须解决影响医疗服务水平的这一关键障碍,需要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多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关系作为医疗诊治活动中最主要的关系,是以医护人员为核心的群体与以患者为核心的群体之间的关系。近来,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对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共事件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旨在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医患关系的启示,结合社会现实和医患关系实际,从医患双方生命至重的理念统一、防病治病的过程统一、平等尊重的人文情怀统一以及权利义务的关系统一等方面,对当前医患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对"和谐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以阐释,以期对医患关系的深入探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医患和谐是医患双方的共同需要,也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百姓安康和社会和谐的需要.但由医患和谐的需要到医患和谐的可能,再由可能真正变成医患和谐的现实,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医院管理为医患和谐筑建医患双方沟通、双向规范及传播医学人文精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医患关系是医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也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但是这种关系从开始就是有矛盾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分析医患关系的博弈情况及其原因,发现医患关系的核心是信任,它为创造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对策,并能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安全和谐医患关系中的语言与形体语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医患关系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供求关系,其中,“语境与语码”、“对路”和“新鲜”、“话语的提炼”,是融洽医患关系的语言要素与沟通的基本途径。同时,医护人员正确地运用身势情态语、仪表标志语与副语言等形体语言,对医患关系的和谐也有非同小可的作用。而患者的治疗安全感与信任感,无疑也是对医护人员工作安全的一道人际保障线,它必然有助于药理疗效的优化发挥。  相似文献   

20.
医院伦理委员会作为维护医患关系之间权益公平的中介力量,把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在医患之间构筑起一种新型的关系,让患者得到细致入微的人本关怀.目前,我国在依法推进、规范医学伦理审查方面仍是空白,所以应尽快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工作性质及作用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医疗工作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