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5年7月29日至30日,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宗教杂志社借庆祝成立十周年的机会,在京举行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及其走势研讨会”,来自政、教、学三界的代表人士近200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发言精彩,讨论热烈,有共识,也有争论,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增进了政、教、学三界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引起了大家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及其走势问题的关注,对于推动宗教实际工作和宗教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本期起,我们将摘要刊发与会者的发言。国家宗教局领导对本次研讨会十分重视,叶小文局长、王作安副局长在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王作安副局长还自始至终地参加了研讨会,并在研讨会结束时即兴发表了感言,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精彩总结与点评。现一并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儒家精神” ,是中国文化中一件不可能忘却的“遗嘱”。无论在任何意义上 ,都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释读为某种“哲学”或某种“宗教” ,也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诠释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或一种行为的“实践”。因此提出一个“儒家精神”的问题以讨论之  相似文献   

3.
儒教研究的里程碑──《中国儒教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儒术仅仅是一种“学说”,还是一种“宗教”①,这是中国大陆学术界近20年争论最甚的问题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韦伯出版了著名的《中国的宗教》(中文译名为《儒教与道教》)一书,专门讨论了儒教与道教各自的特点及中国宗教的社会背景。在这里,他不仅肯定儒学是宗教,而且对儒教的特征作了大要的分析和描述:第一,儒教“是面向今世的”,是世俗性的宗教,既没有西方宗教的“原罪”说,也缺乏“救赎”观念。第二,儒教是秩序的理性的宗教。他看到,对中国的儒家士大夫而言,在政治上维护信仰比对民生的关怀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8日至29日,由香港基督教文化学会主办,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宗教文化出版社和香港何世明基金有限公司、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香港信义宗神学院、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协办的“宗教的社会功能”研讨会,在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九龙国际宾馆举行。国家宗教局副局长王作安,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安保枝,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陈红星等12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宗教的社会功能”,来自内地和香港的22位讲者做了演讲。一、酝酿良久各方关注由国家宗教局所属的宗教研究中心和宗教文化出版社与香港基…  相似文献   

5.
关于儒教 (儒家学说 ) ① 是不是宗教 ,这是一个至今仍颇有争议的问题 ,但却是一个值得人们去作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其意义就在于 :它把儒家学说和宗教联系到了一起 ,由此促使人们去思索、探讨儒家学说与宗教的关系 ;通过这种思索和探讨 ,既可以加深对于儒家学说的理解 ,也可以加深对于宗教的理解。下面通过儒家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的比较 ,从文化反思的角度 ,对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儒家学说之被称为儒教的确切含义我们注意到 ,在古代中国 ,人们早就把儒教 (儒家学说 )和道教、佛教视为同类而并称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科学界一些著名科学家参与的、所谓的“科学与宗教运动”。其主要讨论的还是在宇宙学和生物学问题引发的有关进化论与神创论问题.进而又引发了更广泛的科学与宗教关系讨论:特别是当神创论的新变种——“智能设计论”提出后.在美国媒体推波助澜下。引发学界和公众中对此问题更加关注。该书的第二部分“‘智能设计论’亦即神创论对抗进化论”,有5位作者评论了“智能设计论”(新版神创论)对抗进化论问题。分析了“智能设计论”对进化论的疑问与挑战,其流行的现状及其在公众、社会和国家政治层面上的影响.阐述了“科学与宗教运动”带给公众什么样的思考。本文对此进行作者主要观点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9月26日至27日,国家宗教局在北京召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我国现存的五大宗教,都经历了逐步适应中国社会的复杂而曲折的过程。而今天所讲的"中国化",既具有宗教应当适应中国社会的一般意义,更具有宗教应当适应当代中国的特定含义。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广泛讨论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本期特摘编刊发部分会议观点。  相似文献   

8.
最近,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召开了一次由中国天主教界和上海学术界参加的“徐光启学术研讨会”。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是徐光启的宗教思想。与会者认为不能把徐光启的宗教思想与科学思想人为的割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与科学并不互相排斥;正是它们的相辅相成才造就了徐光启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9.
全国首届“西方宗教哲学研讨会”于1999年7月27日至31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山东大学哲学系会同全国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山东省哲学学会、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联合发起并举办的。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学者,围绕“西方宗教哲学”的主题展开了坦诚而认真的讨论。在大会发言中,讨论热烈并形成争鸣之势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宗教哲学的涵义问题,二是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三是哲学反思与宗教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图从一个中西学术界争论颇多的问题———“儒家是否是宗教”的问题中发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中西宗教文化交流的时代契机。作者首先对儒家“宗教性”的概念进行定义 ,然后从哲学、道德和超越性三方面阐释了儒家宗教性的具体体现 ,并比较分析了传统向度意义上的儒家和西方基督教在宗教精神方面的不同 ,包括超越意识、终极性宗教存在、对“人”的认识以及对“心灵”的认识。最后探讨了儒家与基督教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述要章绍武"中国宗教学会第四次会议暨宗教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2月6-8日在天津举行。这是宗教学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与会代表120多人,分别来自学术理论界、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宗教界。会议首先对...  相似文献   

12.
首届中韩“儒家伦理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召开李书友根据中韩两国伦理学会达成的交流协议,首届中韩“儒家伦理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6~8日在中国南京江宁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东方道德与社会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南...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基督宗教与道德基础建设赵汗青在宗教文化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基督宗教与当代社会》一书中,就“中国当代道德基础建设与基督宗教的道德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从来都是一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承担者。虽然儒家并非狭义上的宗教,但中国传统社会却采用了宗教的意识使儒家起到了道德建设承担者的作用。对于道德建设的基础建设,每种宗教都可以提供其特有的贡献或价值。以基督宗教而言,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为新型的道德基础建设提供价值:第一,提供满足人们对终极价值追求的机遇;第二,提供“诚信”价…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后现代与启蒙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者们就“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当代启蒙”这一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1.中国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与后现代思想的视域。依据后现代思想家关注的基本问题,探究后现代哲学的实质意义和深层旨趣,是本次研讨会多数代表的理路。王治河认为,后现代哲学的兴起源于现代化的发展所引发的包括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在内的普遍…  相似文献   

15.
<正>“宗教中国化”包含了文化、民族、社会、语言等多重维度。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继承了比较宗教学的研究传统,又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现实选择。一、语言与宗教密不可分语言与宗教天然联系,这种联系是语言哲学、宗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宗教学的重要创始人、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在《比较神话学》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于8月21日出访美国,并将出席于8月28日至31日在联合国举行的由各国宗教领袖参加的“世界和平千年大会”。8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会见了由中国五大宗教的七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 为响应“世界和平千年大会”的召开,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还于8月16日举行了“中国宗教界世界和平问题研讨会”。研讨会由傅铁山主教主持。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成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在研讨会上做了“建设和谐美好的人间仙境”的发言。他说:“道教是一个重视现实人生的宗教,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18日,中国无神论学会和《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在京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关于“文化传教”问题,并讨论朱维群文章《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来自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世界宗教研究所.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11~12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实学研究会、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孔子学会在日照联合召开了“儒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的90余名学者就“儒学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实学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一、全球化时代的儒学价值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各种现实问题,传统儒家如何经过转换,对社会和人生发挥出它的价值和影响?儒家内部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参与当今世界的文明对话,回应全球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与危机,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原则与智慧。在孔子和儒学那里,全人类共有的问题是人与…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宗教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是有深刻政治背景的。当时中国正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的转折时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与封建复辟势力最后展开公开较量,宗教问题特别是“孔教”问题成了革命与复辟的中心议题,由此而引发这场宗教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文化问题论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的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每周评论》、《劳动界》等刊物。这些刊物是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7日至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宝辰饭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或旁听了此次研讨会,其中,近50位学者提交了会议论文并作了大会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到会并致辞,他认为“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这一主题展现的是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视域,要求的是一种更深入的思想对话。以基督宗教的研究为基点,我们将系统讨论这种跨文化对话的理念、处境、方法、问题、意义及前景,从而对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