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通行的哲学史教科书中,王充被看作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著名代表。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王充既讲物质之天,又承认超自然的意志之天的存在;既讲元气自然论,又把元气与精神性因素揉合到一起;既反对董仲舒的天人相互感应理论,又讲符瑞灾祥说;既反对人死为鬼,又承认由天地之气构成的鬼神的存在。由是观之,王充作为“战斗的天神论者”和“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称号,恐怕是要再探讨一番了。一、王充所谓“天”是纯粹的物质之天吗?不可否认,王充所讲的“天”首先具有物质之天的含义。他说:“夫天者,体也,与…  相似文献   

2.
“元神不灭论”是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深层“理论”基石。戳穿“元神不灭论”,李洪志就会原形毕露,他度人上天成神的臆说就会不攻自破,“法轮功”神坛也就轰然坍塌了。“元神不灭论”是形神关系问题的一个说法,与之对立的是神灭论。在中国历史上,思想家们围绕着形神谁决定谁,神灭与神不灭,以及与此紧密相联系的鬼神迷信与反鬼神迷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历代无神论者前赴后继地坚持战斗,给神不灭说以沉重的打击。如汉代王充高扬“生无不死”和“死不为鬼”的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迷信观念。南朝范缜撰写《神灭论》,提出“形质神用”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儒家人文精神的宗教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论语》的“先进”篇有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这段话常被近代学者所引用而且判定为孔子坚持事人而不事鬼 ,知生而不知死的铁证。既然儒家的“创始者”突出人事和生命世界而忽视鬼神与死亡论域 ,儒家价  相似文献   

4.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2016年第5期以首篇位置刊登了题为《简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兼议宣传无神论与信徒能否入党的两场争论》的长篇论文(以下简称“简论”),点名对笔者及有关同志关于“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及“宗教信徒不能入党”等观点进行指责。笔者认为,尽管如同有的学者指出,“简论”思维混乱,连逻辑学上的“属”概念、“种”概念谁大谁小都分不清楚,但此文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却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王充及其《论衡》在封建时代,“攻之者众,好之者终不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衡》)。到了现代,情况又是如何呢?变成了“好之者众,攻之者终不绝”。真所谓攻好并存,毁誉交加。公认的是:王充为汉代学界之一奇人,《论衡》为汉代学界之一奇书。奇在何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汉代奇人现代,中外学术交流广泛。在这种交流中,王充受到重新审视和评论。首先,西方学者喜欢说王充像西方古代某一学者。有的说王充在“灵魂论”方面,可以“与柏拉图相提并论”;从  相似文献   

7.
《凡物流形》中对鬼神的追问是比较独特的一处,其间的一些说法与通常讨论的先秦诸子的鬼神观有所不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较新的鬼神世界.作者对鬼的态度是虽不否认但颇有疑问,他追问鬼的能力来源与范围,质问如何与鬼进行沟通,反思祭祀行为的意义所在,这种态度可谓是一种相对的“有鬼论”.  相似文献   

8.
佚名 《天风》2009,(2):43-43
“知识就是力量”这旬至理名言一直被奉为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公元1561—1626)的“专利”,其实,我国东汉思想家王充(公元27—97)比他早1000多年就语出惊人,在宏著《论衡》的《效力篇》中,王充写道:“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9.
试论楚简《鲁邦大旱》篇的内容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简《鲁邦大旱》篇一、二简 ,是写孔子借“鲁邦大旱”之机 ,在不坚持反对以“说之事鬼”的情况下 ,向鲁哀公提出了“正刑与德”的政治改革对策。三至六简 ,通过写孔子与子贡是否要祭祀求雨的辨难 ,表现了孔子对待祭祀鬼神现实而理性的态度。这与《论语》、帛书《要》篇的记载若合符节 ,可谓信而有征。以此来看孔子的天命观 ,知其“以鬼为不神” ;而不废鬼神之祭是“君子以为文” ,有“神道设教”的用心 ;其虽有“道德之天”的观念 ,但“上天”的主宰只是虚悬一格 ,实质还是强调人事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无神论》2015,(6):F0003-F0003
《科学与无神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无神论学会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本刊秉持“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办刊宗旨,热忱欢迎海内外从事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学者、实际工作者赐稿,特对来稿提出以下要求:第一,来稿应坚持科学无神论的学科方向,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证科学,篇幅一般在5000-10000字,可邮寄打印文字稿(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邮编:100732)或发送电子邮件稿(w8078@sina.com)。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向来以"老庄"并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早在《史记》内就有记载。《庄子》一书从头到尾以道贯穿,每一篇都以道为纲。《老子》说道是万物的祖宗,上帝也不例外。《庄子》说道产生了鬼神和上帝。在鬼神问题上,庄子用事例告诫人们,真正的鬼神是在于人间人为的鬼神。庄子还举出小鼠知道在神坛下打洞可以避免烟薰和挖掘之祸,以此否定了神灵的存在。在神仙问题上,《庄子》一书内没有一处有神仙这个称谓。《庄子》所描写的至人、神人、真人、天人、圣人,是庄子用寓言手法比喻为他的理想化身,这些人是品格高尚的凡人,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在生死问题上,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是道所生,是物,排除了永生不死的灵魂的存在。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并展现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受重生忌死的观念影响,对生命的逝去一贯采取讳莫如深的态度。本节开头我们引述孔子的语录,其实已经强调了类似的意思。在儒家的思想体系里,往往带有人本思想,如《论语·先进》中记载有:“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大意是说,尚未知生,何能知死,欲知死后的状况,应当先知生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无神论者。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一段话中所说的“天”,与《易传》中所表达的“天之道”的含义相一致,指的都是自然。孔子认为人死后无知无鬼。他虽重视祭祀,但并非相信鬼神,只是为了“神道设教”。孔子以后的荀子、王充是较孔子更为彻底的无神论者,然亦重祭祀。他们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并不真信鬼神。孔子之所谓“天命”,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变化的客观规律。他所谓“命”,是指人的寿命、运命而言。无论在形神关系还是天人关系上,孔子都不是有神论者。  相似文献   

14.
唯物论无鬼论和有鬼论的争论,一直是唯物论无神论反对神学斗争的核心问题。唯物论无鬼论坚持人世间本来无鬼,人死不为鬼;有鬼论认为人死为鬼,有知能给人以祸福,很明显,这种论断是荒谬的。下面,我们就有鬼论的虚妄性,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创新”的一个范例——张岱年对“两一”(对立统一)的阐释钱逊一张岱年先生提出的综合创新文化观,已经为愈来愈多的学者所认同。在此情况下,我们研究讨论综合创新论,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阐发;同样重要的,或者可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把这一观点落实到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去,实际地进行综合和创新。本世纪的30年代至40年代,张岱年曾经写下几篇哲学论稿和思想札记,在这方面做了重要的尝试。这批材料,直到1988年才由齐鲁书社以“真与善的探索”的书名出版。张岱年在此书的《自序》(1987.4)中说:“…  相似文献   

16.
无神论,无论在中国或外国,都有两个来源, 一个来自于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另一个来自于普通的老百姓。这两种无神论,是互相补充、汇合一起的。有一部分谚语,就是民间无神论的精彩表述。这里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出来,并略作解释,以供朋友们分享或参考。吓死信鬼的,淹死会水的我听说过有被吓死的人,这种人勿容说是信鬼神的。一般地说,信鬼迷神者的神经比较脆弱,经不起天灾人祸及其他重大挫折,而失魂落魄的。鬼神成了这种人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最后为无形的“鬼神”所伤害。这叫自己吓自己,是非常可笑而又值得同情的。  相似文献   

17.
到上一期为止,《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已经走过了十年路程。如果说十年坚持宣传无神论的历程能够说明点什么,那就是本期两篇论文的题目:“宣传科学无神论责任重于泰山”,而“《科学与无神论》的创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无神论者。本文拟对孔子的无神论观念作简单述评。一、"子不语怪力乱神"人们谈及孔子的无神论思想,首先想到的是《论语·述而》篇的"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三国魏代,由何晏主持的《论语集解》援引著名儒者王肃的意见,认为"神,谓鬼神之事"。因此,不语"神",就是不谈论鬼神之事。然而实际上,《论语》中多处都谈论鬼神之事。所以南朝梁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学术界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分歧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就是孔子思想是属于“人文主义”,而非宗教的。可能不同的学者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还有不同的侧重,但主要的意思应是一致的,就是指:孔子“强调‘人’的价值”,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嵇文甫《关于孔子的历史评价问题》,见《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论文选编》齐鲁书社1987年,第3页)。并且,“他最关心的是一个良好政府与和谐的人伦关系为基础的良好的社会”(陈荣捷《孔子人文主义导言》,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4期)。而相比之下,对超验的上帝、鬼神、灵魂等问题则不大重视,或者简直可以说不愿多谈。孔子在回答子路问鬼神和生死时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就显然是表达了一种拒  相似文献   

20.
<正> 汉晋间王充、向秀、郭象都主“自生”说,而三者有同有异。王充反对“天地故生人”,主张“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篇》),“万物自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篇》)。王充的“自生”说要点有二:一是万物“皆禀元气”而生,万物的本原是元气;二是万物的产生是一种自然过程,“自生”即自然而然产生,不是自己生出自己,更不是“天地故生物”。“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论衡·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