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聋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聋人大学生因其身体缺陷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本研究对250名聋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人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父亲提供给聋人女生的情感支持显著高于聋人男生;母亲提供给聋人女生的亲密感支持显著高于男生;教师提供给聋人男生的惩罚和冲突得分显著高于聋人女生;同性朋友提供给聋人女生的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和亲密感、价值增进四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水平得分显著高于聋人男生;异性朋友提供给聋人女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总水平均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2.
以合肥市3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能力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要显著高于女生;(2)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但人际交往分维度上,年级的主效应显著,(3)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创业能力显著高于女性;(4)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以699名山区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不同学校、年级、性别的高中生应对方式特点及相应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①山区高中生所使用的六种应对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忍耐、退避、求助、发泄和幻想。职业中学学生问题解决、求助得分高于普通中学;一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更多采用幻想方式;男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幻想的方式,女生更多应用退避、发泄应对方式。②职业中学学生在恐怖维度上的得分显高于普通中学;女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③相关分析发现,问题解决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有显的负相关;求助与强迫、恐怖显的相关;退避与强迫、偏执呈显相关:发泄、幻想、忍耐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有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周林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8,31(6):1353-1356,1295
以上海市6所高校的56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文理科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偏好.结果表明,在信息获得偏好得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男、女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存在显著的年级与学科交互作用,随年级增加信息获得偏好得分呈递增趋势;在游戏偏好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显著高于文科生,随年级增加游戏偏好得分呈递减趋势,性别与学科,年级与学科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交往偏好得分的性别、专业、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性别与学科有非常显著的交瓦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探讨1104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自尊呈稳定发展趋势,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三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2)大学生自尊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归属感维度。(3)文科生外表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城市学生以及学生干部在自尊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以及非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大学生耐挫心理常模,本研究采用耐挫心理量表,分层随机抽样了2654名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的信效度良好;(2)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总体耐挫水平无显著差异,女生耐挫心理的坚信维度和醒悟维度得分低于男生,可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3)大一学生总体耐挫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二学生耐挫心理的坚信维度和醒悟维度得分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耐挫心理的可控维度和乐观维度得分低于其他年级;(4)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耐挫心理的可控维度和乐观维度得分低于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均分常模和百分等级常模可作为评价大学生耐挫心理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车丽萍 《心理科学》2003,26(4):661-666
本研究选取93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大学生自信问卷”?考察了大学生自信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及学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自信总水平差异显著,除社交自信外,整体自信、学业自信和身体自信均存在极显著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大学生在整体、学业和身体自信及其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一、四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其中三年级自信度明显低于其它年级;学业、社交、身体自信及其分维度存在显著学校类型差异,非重点大学学生显著高于重点大学学生;年级和学校类型在身体自信、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及其某些层面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性别和学校类型在身体自信某分维度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地区1299名城乡初中生进行分层整体取样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在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和归因风格方面城乡差异显著;(2)在适应、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和归因风格方面初二得分高于初一和初三,年级差异显著;(3)在动力系统和归因风格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认知风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调控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调查了643名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个人自主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在校园生活适应上得分高于女生;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自我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四,大一学生在学习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二、在满意度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三;(2)除投射调控维度外,个人自主的其余维度与家庭功能及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均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3)分层回归结果表明,除投射调控维度外,个人自主其余各维度和家庭功能的亲密性能显著预测社会适应,且个人自主在家庭功能的亲密性和社会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以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学习态度提供依据。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习态度问卷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为:1.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态度、情感品质、行为品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2.在行为品质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大四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得分,大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3.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能解释学习态度总变异的12%,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3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自我中对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弥漫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本文的目的是使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建立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SW )全国常模。对在全国各省市分层随机抽取的 34715大中学生测量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 ,在大部分自我价值感维度上 ,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年级交互作用效应。据此给出了男女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年级常模 ,并进行了常模等级分转换。文中还讨论了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同时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贵州省某高校3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能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2)述情障碍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注重考虑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性技能和情绪识别、调控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考虑性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江琴娣  杨福义 《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618
本研究以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读学校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工读学校学生的父母更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4)生活事件应激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工读学校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 探讨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道德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大一和大二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但在大三和大四时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并且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高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不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在低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多。  相似文献   

15.
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莉  胡竹菁 《心理科学》2005,28(5):1223-1226
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以及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SCL-90量表得分在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上存在年级与经济收入的交互作用,月均经济来源在200元以下的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症状愈加严重;(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均为负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能解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变异量的30.1%;(3)上大学前后的生活事件在性质上的差异具有个体发展的阶段特点;(4)上大学后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影响约占27.4%,上大学前的生活事件的影响约占2.6%。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课桌文化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劢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6,29(1):158-161
运用因素分析法研究大学生课桌文化所反映的心理。结果表明,课桌文化反映的大学生心理由11个因素构成:(1)对人生意义及未来的思考;(2)对爱情的探索及情感困惑;(3)自我迷茫与情绪困扰;(4)对性的看法和渴望;(5)对学校及社会不满;(6)自我宣泄;(7)渴望解放个性;(8)对时事与历史的看法;(9)评论他人;(10)悔恨与反思;(11)调侃。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课桌文化心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整群抽取了江苏省19所高校19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CES D量表、Alienation量表得分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4.7%的大学生CES-D量表得分≥20,3.3%的大学生Alienation量表得分≤30;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凝聚力、家庭沟通、家庭冲突、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情感表达等,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一般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检验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在中国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结果发现: ⑴心理健康两维结构的拟合指数优于单维结构;⑵DFM成功地将中国大学生划分为了完全心理健康、部分心理健康、部分病态、完全病态四种类型,并在年级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⑶心理素质水平在四种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⑷心理素质对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性功能相比对消极心理健康的治疗性功能更为突出。研究表明,DFM与中国学者提出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理论存在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病毒暴露风险问卷、感恩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希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2168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大学生的感恩对创伤后成长(PTG)的预测作用及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有41.61%的大学生出现明显的PTG;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居住地和病毒暴露风险后,感恩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链式中介正向预测PTG。本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工作者,要关注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感恩、社会支持和希望从而促进PTG。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6,29(3):671-673
本文以117名体育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测量、访谈等方法对在校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作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自编的“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体育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4%;(3)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不同专业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类别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三校生(来自职校、技校和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因素和学习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4)人际交往因素和学习因素对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建议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在学生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