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IO月,青州市博物馆在一施工工地抢救清理了一批北采窖藏佛像,计有石、陶、铁、木等七种质地的佛教造像200馀件。年代跨度为北魏至北宋,约500多年。技术高超,工艺精美。这批造像原为青州龙兴寺所供奉。它们的被发现,震动全国,1997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佛教文化》1997年第一期陈晓温,赵宏伟两位撰文对此容藏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可以参看。文章中并说:“据专家初步考证,龙兴寺窖藏埋于北东晚期的某个时间,而是什么原因使龙兴寺将几乎全部佛像砸毁掩埋,却仍是一个谜。”《佛教文化》)1957年第五期继而发表李森…  相似文献   

2.
山东青州是著名的华夏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96年发现的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更是使青州在国内外宗教界声名鹊起,影响日甚.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青州佛教史的探索,在研究中发现唐代青州确如文献所载曾经建有龙兴寺、龙兴观、开元寺和开元观.  相似文献   

3.
正佛教寺院,是安置佛像、经卷,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场所,是佛教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构成元素之一。佛寺建筑是佛教精神最直观的表现,是弘扬佛教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一印度最早的寺院是佛陀在世时设置的各种精舍。佛教典籍《大智度论》《大毗婆沙论》对此有明确的记载。时隔两千多年,这些精舍的建  相似文献   

4.
学诚 《法音》2009,(12):3-4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非常荣幸应邀前来参加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中华书局联合举办的《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首发式暨汉藏佛教艺术论坛,看到这部集中体现汉藏佛教文化精髓和佛教艺术成果的精品图书.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为编辑出版《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一书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佛教文化》改版了!从第81期改起,从狗年之初改起。《佛教文化》从创刊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来都是学者在编;从这一期开始,改由教内人自己编了。这其中会有什么不同吗?我想,或许是有的。佛教文化是由“佛教”和“文化”组合而成,“文化”可以没有“佛性”,但“佛教”一定具有“文化性”。这是从佛教诞生之日便注定了的,只是当时人没有从文化层面去关注这一特性。随着佛教的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干漆夹纻佛造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夹技法又被叫做脱胎技法,是以漆灰和麻布相结合作为漆胎,制成的佛像轻巧而坚固。在现代手工艺领域,大漆和佛塑的有机结合,将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是积极开拓创作可行性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研究大漆材料和髹漆工艺,对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圆雕式单体佛造像的形象考察和分析,创作出运用中国传统大漆为原料的成品雕塑,并在大漆材料运用于漆佛像的创作过程中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金石文献、逻辑推理和实物分析三个方面探讨,认为青州至少在五代、北宋时期便存在着不间断重妆古代佛像的功德活动,龙兴寺造像贴金彩绘并非均系北朝造像时的装饰,其中有大量佛像曾被后世重妆过.这一结论是当初研究者们在对龙兴寺造像贴金彩绘工艺进行评价时所忽视的问题,故本文推进了人们对这批造像贴金彩绘问题的深入认识,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什么? 佛教文化是什么? 中国佛教文化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佛教特别是中国的佛教。这是一个大问题,困扰我有好几年了。 几年以前,我得到一个机缘,写了一本以“佛教文化”为名的小书。书出版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有述说人生困惑的。  相似文献   

9.
补课     
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发表“赵朴老与佛教文化”一文之后,我收到了天津许鸿文先生的来信对文中所说:“赵朴老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反复提到毛泽东、钱学森、范文澜关于佛教是文化的说法,他说‘一位革命领袖、一位大科学家、一位历史学家都肯定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表示不理解。原因是他从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上看到范先生对佛教不仅“视为迷信”,而且指为“蠢国殃民”。这样一个“大谈佛教是戏论的人,怎么会一变成为称赞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的卫士?”这显然是有了误会。朴老这段话说得次数较多,不少刊物也有发表或引…  相似文献   

10.
<正> 《佛教文化》一八万四千法门之舟楫《佛教文化》一三大语系佛教之园地《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期刊。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11.
妙华 《佛教文化》1994,(6):22-24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佛教文化》上不见“经典导读”久矣!这里牵涉到一个办刊宗旨问题,《佛教文化》既不是纯粹的宗教内部传教刊物,也不是普通的以世俗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刊物,如果单纯地强调刊名中的任何一边——“佛教”或“文化”,都是人为地割裂“佛教文化”这个统一体。为此有朋友问,《佛教文化》究竟是在教内还是教外?我指着寺院建筑中轴线说,既不是大雄宝殿,也不是钟鼓楼,《佛教文化》是沿着这条中轴线穿过山门通往寺外的大路。“经典导读”栏目就是把寺外的人们领进门来的那位导游,今后当然要加强这个栏目(这也正是读者呼声很高的一个要求),从本期开始即有针对和有计划地考虑选题,把读者需求最为迫切的那些经典排列出来,约请大德和专家来做“导读”,相信会得到读者的支持。当然,形式仍需注意活泼多样,有“文化”意蕴,比如佛教史上大量嘉言懿行、文化典故也是很好的导读材料,有益于我们增进对佛教文化的认识,故本期同时还发表了一篇《佛门名对》。  相似文献   

12.
两千余年来,佛教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佛教文化与儒学、道教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主流文化,其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尤为广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佛教艺术,在近代基本上是空白,多为临摹复制古代的佛教艺术,具有独立创造性的太少”。(古干语)。就佛教尊像的造像而言,也同样欠系统、完整,尤其是在图与文的紧密结合以及佛教艺术发掘的深度上更为欠缺。现在,一部规模为十卷本,集百余万文字、千余幅图像的《中国佛教尊像故事》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丛书第一卷《佛陀尊像故事》(原名《佛陀尊像图谱》),已于2003年岁尾由宗教文化出版…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2,(1)
为了加强佛教学术研究工作,发扬佛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名誉所长有关指示精神,于1992年度奉请佛教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举办一次“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的学术笔谈会,出版有关《论文集》。这是本所自1987年成立以来,继“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后,举办的第二次学术笔谈会。  相似文献   

14.
筹办“专号”,对许多杂志来说,想必都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今年开年以来,《佛教文化》和《法音》都不约而同地各自筹办起专号来。《法音》青睐杏花春雨的江南,而《佛教文化》看中的是骏马秋风的塞北。承《法音》同仁抬举,约我为他们的江苏专号撰文,我写了一篇《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自以为可略补写江苏佛教“只见寺庙不见人”之偏。回过头来,在筹组《佛教文化·山西专号》时,我们和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温金玉先生等诸位进行了反复策划,但是,真地等到我们来编辑时,我立刻想起了“看花容易,栽花难”的道理──要说起“只见寺…  相似文献   

15.
时值阳春三月,人们在“猫”过一冬之后,纷纷走向户外活动。在北京的各个公园和皇城根下,你会时常见到一群群的人们在那里练气功,练完功之后往往还要留在那里聊上好一阵子。聊的内容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就是“佛教和气功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似乎是当代中国人一个水远说不尽的话题,《佛教文化》杂志近几期来对此加强关注,也是情理中事。本期安排的《再谈佛教与气功》则代表了读者群中又一部分同好的意见。与此相关联的,“佛教是不是迷信”更是一个引起越来越多当代人感兴趣的话题,《佛教并非宿命论》继上次《佛教不是迷信》一文之后,或许再次引发您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佛教画藏     
“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将佛教文化之主要内容绘制成连环图画,系统地、全面地介绍给一般读者,使之体现生活,净化心灵,以大众化之形式,达到化大众的目的,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爰是编辑出版《佛教画藏》。本书兼顾到佛教教义和佛教美术的  相似文献   

17.
重要启事     
尊敬的读者: 自2005年起,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文化》将改版并自办发行。 《佛教文化》自1992年创办以来,一直得到中国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四众善信们的全力支持,倾心爱护。到今天她已成为在大陆与港澳台地区都享有较高声誉的一份佛教刊物。《佛教文化》旨在传播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宗教知识,宣传以佛教正法思想为指导的人生观、生活观、  相似文献   

18.
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以生丝为经,各种熟丝为纬,用小梭子纺织。纬线只在有图案处与经线交结,即所谓的“通经断纬”,最终形成了图案与素地、色与色之间有小孔和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缂)丝”。 缂丝佛像就是利用这种丝织工艺制作的佛教内容的作品,属于佛教供养像,为丝织佛像中的上品。从工艺史的角度看,“缂”工艺一开始就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人而出现,它是古代西域绰毛工艺在内地发达的丝织工艺基础上的变种。 考古发现最早的一件“缂”工艺品,是1959年在新疆巴楚西南脱库孜来古城,在这个相当于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05,(1):48-48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汉地 ,最迟在汉代 ,佛教雕塑艺术已经在我国一些地区流传。近几十年来发现的多处汉代佛教雕塑 ,著名的如四川省乐山麻浩享堂横梁上所刻的一尊手施无畏印的佛像 ,彭山出土的佛像陶器座 ,什邡出土的佛塔画像砖 ,在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发现的汉代摩崖石刻立佛像等 ,足以证明。据《三国志·吴志·刘繇传》中载 ,丹阳人笮融于献帝初平四年任下邳相 ,督三郡漕运 ,“乃大起浮屠祠 ,以铜为人 ,黄金涂身 ,衣以锦采 ,垂铜盘九重 ,下为重楼阁道 ,可容三千余人 ,悉课读佛经。”这是正史上第一次出现供奉金铜佛像的记载。三国时期 ,佛教在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