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传统中国历史思想中的"时间"与"超时间"概念
引用本文:黄俊杰.传统中国历史思想中的"时间"与"超时间"概念[J].现代哲学,2002(1):59-68.
作者姓名:黄俊杰
作者单位:台湾大学历史系
摘    要:在中国文化中,“时间”铭记刻画了人所身处之境况、时势的脉动以及历史中的个人的种种表现,绝非只是对自然事件的机械式载录而已。在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中,以永恒典律(如“道”、“理”)或不朽范型(如尧、舜、三代)为标竿,而尝试去存留、体现的实践过程,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于领悟历史上存在过的典范,并将这些典范接引、召唤至人们所生存的时代,也因此中国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寓涵了某种的“超时间”特质:中国人对过往历史的学习,其实只是掌握“超时间”的基点,其究极目的在于将典律范型落实于当代时空之中。中国人所认知的“时间”概念与人文关怀紧密相系;历史上的“时代”就是“时间”的会串、整合与界分;所谓“超时间”乃是从各时代中提炼出的典律范型;而经由人们的描摹叙述,“时间”会经由口语及交书而被转化成“历史”。抽象的“超时间”概念实取自“时间”,俯瞰着“时间”的流转,并且贯穿了整部“历史”的发展。本文先论述中国人文主义具有强烈的“天人合一”特质,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政治取向,一切思想都落实到当下即是的人生与现实。人与自然、超自然的关系在传统中国仍被统纳入“人事”的范畴。本文第一节论证中国史学体现:中国历史意识中,“时间”与“超时间”有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时间”将确切发生的一桩桩事件织结成全幅的网络,而“超时间”是从网络中凝塑出来的中心意义。第二节论证“时间”如何汇淬成“超时间”,而第三节分析“超时间”必须以“时间”为基础始可形成,最后一节则对中国历史思维的特质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 键 词:中国  历史思维  时间  超时间
文章编号:1000-7600(2002)01-0059-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