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共情可控?以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
引用本文:曹思琪,刘勋,伍海燕.共情可控?以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8):1420-1429.
作者姓名:曹思琪  刘勋  伍海燕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049;3.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 澳门大学心理系, 澳门 99907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7361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142);澳门大学科研启动经费(SRG2020-00027-ICI)
摘    要:以往研究表明共情的特点包括自动化与情境依赖性。但是, 有关共情的理论模型与潜在神经机制仍存有争议。为更好地适应现实需求, 研究重点从共情的结构和功能角度逐渐向塑造和调节共情发展。近年来, 有研究者提出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与共情调节有关, 特别是共情的目标表征形式, 以及目标的价值权衡。因此, 考虑到共情的目标导向性对于共情的内部构建与外部表现形式的影响, 建议未来研究考虑从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

关 键 词:自上而下  目标表征  趋避动机  调节共情  
收稿时间:2020-08-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