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回应王晓朝教授
引用本文:王路.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回应王晓朝教授[J].世界哲学,2012(4):149-160.
作者姓名:王路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摘    要:本文借回应王晓朝教授的批评,进一步讨论应该如何理解being及其相关概念。本文指出,"风是冷的"中没有"存在"一词,无法说明"(人)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但这不是柏拉图的问题,而是中译文造成的。若是翻译为"(人)是是的事物是的尺度"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外国学者谈希腊文einai的exist含义是有条件限定的,比如"在没有谓项使用时",而且,尽管谈论einai的exist含义,他们在翻译中却往往采用being一词,而不用exist。这里涉及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的区别,应该认真对待。引用外文文献支持,应该如实客观,不能对这些内容不做介绍,就简单地说西方学者按照"存在"(exist)去理解einai,更不能断言他们把einai翻译为"存在"(exist)。讨论问题,不应该预设假前提。因为这样一来,推论固然符合逻辑,却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得出来的。

关 键 词:  系词  存在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