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郭象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再塑造——兼论“寄言”与“出意”的间距性
摘    要:庄文中,孔子是方内之人,不同于道家之方外之人,外内不相及,崇方外而贬方内。郭象注文中,孔子是"游外以冥内"的圣人:一是孔子以无心无意无情的山林之心,行仁义礼法等世俗之事,即"无心以顺有";二是孔子既能游于山林又能游于世俗,是无待之人。郭象以"寄言出意"的理论确证其解释的有效性。庄文之言辞是寄言,寄言之义即庄文之义;出意,是庄子述作之大意,即庄子之意。寄言与出意之间有"间距",这构成了理解和解释的障碍,但也有利于解释者发挥其主观思想,以填补意义间距的空间,此即郭象所谓"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