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儒家学说的实践理性
引用本文:李友生.儒家学说的实践理性[J].中国哲学史,1995(1):102-104.
作者姓名:李友生
作者单位:大庆市总工会
摘    要:一、儒家学说的实践理性溯源于孔子积极人世的精神特质,表现在对西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动荡,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开创儒学,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为变化的时代提供了一个新的价值本原。 中国古代传统礼乐文化至周代而极盛。其本质是一种规范人的行为调整人际关系的文化。它是贵族宗法分封的等级秩序制度。它以外在的“乐”为形式,体现着其内核——严格区别亲疏、长幼、贵贱、尊卑、上下、男女的贵族等级、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它把礼和权力、财力的再分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展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全面联系,一切社会和个人的活动,莫不以礼的形态进行,在春秋战国时期。

关 键 词:儒家学说  孔子  实践理性  礼乐文化  儒学  《春秋》  意识形态  社会功利性  道德形而上学  政治参与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