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如何看待道德与幸福的一致性
引用本文:田海平.如何看待道德与幸福的一致性[J].道德与文明,2014(3):26.
作者姓名:田海平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3ZDIXM001);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0AZX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KYD20130018)
摘    要:从主观性维度看,有自我关注、自我—他者之间的关注和他者关注三种理解方式;以自我关注为中心,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敞开了试图决定如何生活的个人的主观性视野;介于自我—他者之间的关注,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涉及一个能够理解此主观性的"第三方"立场;以他者关注为重点,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凸显了他者面容的伦理意义及必须与他者"面对面"的伦理主观性视阈。依据关于道德探究的形态学预设,"道德与幸福"之一致性问题的探讨有三种形态分布上的趋向:指向"心灵秩序"的德性至善论;指向"行为法则"的道德自由论;指向"他者面容"的伦理责任论。它们构成了与"幸福"关联的道德探究的道德形态学分布的三条问题轴线:应当如何生活?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在一起?

关 键 词:幸福  道德  德福一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