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今、帛、竹书《周易》与今、古文问题
引用本文:刘大钧.今、帛、竹书《周易》与今、古文问题[J].周易研究,2005(2):3-8.
作者姓名:刘大钧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关 键 词:帛书<周易>  楚竹书<周易>  今本<周易>  今文经  古文经  熹平石经
文章编号:1003-3882(2005)02-0003-06
修稿时间:2004年12月2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