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自由的理解抑或任意的独断?——就《论语》“四十而不惑”章真伪问题的理解
摘    要:经典文本的生命力存在于充满历史性的理解之中,罔顾理解的历史性而任意夸大理解主体(读者)自身的自由限度,必然会走向一种任意的独断。孔子不是苏格拉底,不能用苏格拉底式严谨的逻辑标准来强求孔子的人生经验总结,更不能把封建专制思想的源头归罪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四十而不惑"章或真或伪,都无损于这一经典文本在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命脉中的深层力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