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本土化”转向的活例:《文史哲》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大讨论
摘    要:中国哲学(史)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即面临着"依傍西方哲学"的"原罪"指控,同时,它也一直深受居强势地位之西方哲学投来的"中国没有哲学"鄙薄与压抑。在"依傍西方哲学"与"追求中国哲学的特质"之间何去何从?该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哲学(史)界。在近代以来西强中弱、西学东渐的大格局下,囿于长期低迷的国运,现当代中国哲学人总体上难以有效维护自己的文化自尊。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发展急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中国学界受之鼓舞,开始自觉谋求相应的世界学术话语权。德里达在2001年同王元化进行上海对话时,试图化用(贬义转用作褒义)黑格尔的"中国没有哲学"话头表彰"中国只有思想",不料却因低估了黑格尔原话对中国本土哲学人的伤害,以及中国本土知识人在文化自尊上的"压抑—抗争—振兴"心态,而擦枪走火般地引燃了21世纪初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大讨论。通过参与这场大讨论的导火索文本的制作与发表、编发相关专文、进行扩展性议题设置,《文史哲》深度参与并仍在见证着"本土传统资源现代化"与"古今外来资源本土化"这一双循环格局的生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