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理一分殊”、“万物一体”到“一统于万”——刘蕺山融汇朱、王的本体论探析
摘    要:本文从宋明理学道德本体论的"即本体即工夫"的立场出发,关注其本体论论述中,融汇客观普遍性与实践主体性的义理思路。本文认为,就我们熟知的朱熹和王守仁的本体论而言,前者的"理一分殊"说较为侧重客观普遍性,后者的"万物一体"说较为侧重实践主体性,而晚明大儒刘宗周(蕺山),则融汇了朱、王,提出了另一种本体论:"一统于万"说。我们通过比较从"理一分殊"、"万物一体"到"一统于万"的三种本体论之义理结构,可以了解蕺山融汇客观普遍性与实践主体性的本体论论证思路,即,将客观普遍性建构为以万物彼此独立存在(或者对象化)存在为前提、万物之间彼此包含的内在化之一体性,将客观普遍性与实践主体性的融汇,论述为心体与对象化万物的同构,并明确地现实化为排除一切不善对象的"改过"的工夫践履。从而,通过探析蕺山的道德本体论,使我们对于宋明理学道德本体论,有更加丰富的理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