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治理构想中的“儒墨相用”及其启示
引用本文:郑杰文.社会治理构想中的“儒墨相用”及其启示[J].管子学刊,2008(3):55-56.
作者姓名:郑杰文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金
摘    要:在先秦诸家的社会政治治理构想中,儒家创始人周公旦主“神性血缘说”和“遵从民心观政说”,孔子改为“人性血缘说”和“道德教化说”,都忽略了世人的社会经济需求。墨子针对儒家“礼乐靡财”而提出“节用”说,把发展经济以稳定社会作为重要治理措施之一。孟子接受墨家提醒而提出“制恒产”主张来补充儒家治理措施中的经济缺环,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政治管理一体化”与“国家经济管理一体化”构想。这些,被唐人韩愈名为“儒墨相用”。“儒墨相用”的历史事实给我们的文史研究方法以诸多启示。

关 键 词:社会治理  儒墨相用  文史研究方法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