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的互证——以时间的空间隐喻为例
引用本文:刘宇红.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的互证——以时间的空间隐喻为例[J].五台山研究,2014(1):21-25.
作者姓名:刘宇红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
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百喻经》寓言故事的隐喻特异性与寓言式隐喻的解读模型”(13YJA74003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是不同的学科,但是,两者有诸多共同关注的领域,所以在三个方面具有互证的可能:一、当我们撇开空间概念来思维和理解时间时,即时间不再流逝,物体不在时间中运动和变化,人可以长生不老,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正是大乘佛教法界时空的真实写照;二、思维实验的本质是抛弃有关空间的概念体系和语用传统,大乘佛法认为语言和文字是魔业,甚至佛言祖语也是魔业,所以应该被抛弃;三、人的认知过程基于身体特征,凡夫成佛的障碍是"我执",即执着于自己的身体,破除了我执,凡夫就成佛了。科学与佛法并不是互斥的,至少相对论的三个佯谬在一定程度上为大乘佛法提供了支持。

关 键 词:隐喻  认知语言学  大乘佛教  时间  空间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