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儒家哲学中自我形态的探寻——从文本分析到义理诠释
引用本文:叶树勋.儒家哲学中自我形态的探寻——从文本分析到义理诠释[J].现代哲学,2023(4):126-137.
作者姓名:叶树勋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自我学说研究”(21BZX056);
摘    要:作为思想的语言载体,文本是哲学史研究的基础。面向自我观念这种研究之中容易产生理论预设的议题,从文本出发,在对文本的分析中探寻思想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儒家通常以“自”“己”“身”“我”“独”作为自我观念的表达词,以之为线索,对相关文本进行系统考辨,可探寻到儒家哲学中自我的基本形态。这包括构成性(自我之成为自我的根据)、交往性(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和反身性(自我认识自身并成就自身)三种向度。此三者在各自有别的同时又错综交会,共同交织而成的自我是儒家思考伦理道德问题的枢纽。由此切入,可获得一种研究儒家道德哲学的新进路,较之美德伦理等视角,自我问题的进路更有可能充分呈现儒家思想的内在机理。哲学义理和作为其载体的文本之间是“意”的“言”的关系,尽管“言”的分析存在有限性,但它是追寻“意”的必要路径。“言意之辨”不仅是过去的一种理论,也是现今哲学史研究中应重视的一种方法。

关 键 词:儒家  自我  道德哲学  文本分析  义理诠释  言意之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