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哈贝马斯怎样看待理性的“危机”与“乌托邦”的“终结”
引用本文:童世骏.哈贝马斯怎样看待理性的“危机”与“乌托邦”的“终结”[J].哲学动态,1993(2).
作者姓名:童世骏
摘    要:哈贝马斯怎样看待理性的“危机”与“乌托邦”的“终结”童世骏1某某东西的“终结”(theendof…)就象某某东西“之后”(post-)一样,可以说是当代西方思想界的最热门话题之一。从50年代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一直到70、80年代的“哲学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启蒙的终结”、“个人的终结”,甚至“人的终结”、“西方文明的终结”;越靠近20世纪的尾声,上一世纪下半期出现过的所谓“世纪末”(fin-de-siecle)心态就越是明显。所有这些“终结”(ends),就象无数的“之后”,其核心就是一些所谓“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所表达出来的所谓“乌托邦的终结”──19世纪思想家所提出的人类解放的理想似乎已经失效,以合理化作为核心的西方现化化过程的潜力似乎已经枯竭。所谓“乌托邦的终结”,说到底,是对于理性的信心的丧失。严格地说,西方社会的这种“信念危机”并不是新现象。上一世纪末的狄尔泰、本世纪上半叶的胡塞尔,都曾号召克服这种危机。但本世纪下半叶出现在西方、尤其是欧洲的这种危机,不是同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经历相联系的,而是同所谓“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经历,同“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的经历,以及同全球性的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