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意义治疗
引用本文:林安梧.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意义治疗[J].道德与文明,2002(5):44-49.
作者姓名:林安梧
作者单位: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哲学博士
摘    要:受弗兰克意义治疗学的启发 ,本文尝试将儒、道、佛心性道德思想运用于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儒、道、佛的意义治疗分别体现为 :儒家倡导孝悌人伦、仁义为教 ,提出了人伦教化的落实 ,并强调主体的自觉性 :“我 ,就在这里”。道家尊道贵德、慈俭虚静、自然无为 ,开启了自然天地的奥蕴 ,并点示了场域的和谐性 :“我 ,归返天地”。佛教强调悲智双运、涅般木 寂静、缘起性空 ,深化了意识层次的分析 ,并廓清了意识的透明性 :“我 ,当下空无”

关 键 词:儒、道、佛  心性道德  弗兰克  意义治疗学  心理辅导  心理治疗
文章编号:1007-1539(2002)05-0044-06

The Moral Cultivation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and Their Meaningful Therap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