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儒学死亡视域的打开与生生仁体的锤炼——方以智的药树思想形成及发展
引用本文:张昭炜.儒学死亡视域的打开与生生仁体的锤炼——方以智的药树思想形成及发展[J].世界宗教研究,2022(12):25-41.
作者姓名:张昭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方以智的哲学精神”(项目编号:21FZXB02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方以智的生死哲学是晚节的内在支撑,其代表性观点是生死为正余关系,生与死如同春夏秋与冬,且可相互轮转。由生出发,经过无生(死亡)的超越,再返回尽此生。国破家亡后,方以智历诸患难、久经生死考验,逐渐由被动承受转为积极担当,并将这些经历与考验转化为打开儒学死亡视域与锤炼生生仁体的资源。方以智将佛教能医治诸病的药树思想引入儒学,其形成及发展有梧州、南京、新城三个阶段,其代表性观点分别为:引西方药树为奇兵(以佛援儒)、死是大恩人(以佛教的超越精神解决生死问题)、病药俱忘还说药(重返儒学之着实)。方以智晚年驻锡青原山,荆(佛)杏(儒)双修,伏藏隐忍,在明亡的寒冬中“炼药开炉(冬雷破雪)”,以余求正,启动生死转化的生生之几,并淬砺为中国文化托孤之志,这可视为药树思想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方以智药树思想的哲学特色是“应病予药”,其要点有:承认病与药的普遍性;根据病症,辩证用药,善用奇药;擅长运用作为三教共同基础的公因之药,以及公因与反因的轮转。方以智以疗教救学为使命:通过佛道为儒学寻找应对危机的方案;佛道亦可借鉴吸收儒学尊生的入世精神,推动世俗化进程,由此实现“三教互救”基础上的三教合一。

关 键 词:方以智  药树  生死  三教互救  应病予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