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孟子“仁”与“义”美德伦理学的理路及其问题
引用本文:阮航.孟子“仁”与“义”美德伦理学的理路及其问题[J].伦理学研究,2024(1):61-70.
作者姓名:阮航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帕菲特的伦理理论及其当代效应研究”(20BZX1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次呈现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美德概念可以回应三方面的问题,即美德的约束力、美德的驱动力、美德的实现问题。其特点主要有其作为美德学说的整全性,其思想实验与对直觉的诉诸,以及其明确的元伦理维度。作为一种传统理论,孟子式美德伦理学要转化为当代形态,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元伦理维度包含的形而上学独断因素。对于其理论的独断因素,可以有三条化解路径,即康德式路径、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路径、反思平衡的方法;对其现实基础性美德即“孝”蕴含的独断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化解,一是回到孔子的相关观点,二是借鉴当代伦理学对美德如何始于家庭的道德心理学解释。

关 键 词:    孟子式美德伦理学  理路  问题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