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
作者姓名:于海波  郑晓明  许春燕  晏常丽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5)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3.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 10087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1020、71272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GL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C63001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EIA080280)的资助。
摘    要:文献中关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存在争议, 本研究认为需要根据不同的就业绩效和具体的调节变量来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1, 基于预备性研究, 来自全国不同地区10所大学1190份问卷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包括8个因素:职业认同、乐观开朗、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社会支持、网络差异; 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2, 采用他评、前后间隔2周的问卷调查方法, 获得不同地区高校530份有效匹配问卷, 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但与录用通知书(客观就业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 职业探索在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的倒U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职业探索高水平下二者呈倒U型关系, 而在职业探索低水平下二者没有显著关系; 生源地在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录用通知书的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农村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而城市大学生二者相关不显著; 城市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 而农村大学生二者关系不显著。这为未来探究可就业能力的价值实现机制有重要启发。

关 键 词:可就业能力  倒U型关系  职业探索  可就业能力归因理论  过犹不及效应  
收稿时间:2013-03-08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