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乘止观法门》与《究竟一乘宝性论》的义理关联
引用本文:李子捷,张一帆.《大乘止观法门》与《究竟一乘宝性论》的义理关联[J].世界宗教文化,2022(3):158-164.
作者姓名:李子捷  张一帆
作者单位:1.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3. 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编号:19ZDA239)阶段性成果;
摘    要:《大乘止观法门》在对真如的解释上,基于《大乘起信论》真如生万法的思路而提出解决方案;在对真如状态的描述上,它借用了《究竟一乘宝性论》的有垢真如与无垢真如的概念;在如来藏的解释上,它是基于《宝性论》如来藏三义的理论构架下的再诠释。其作者对《宝性论》《佛性论》及《起信论》等与地论系统有关的经论比较熟悉,但从语句表达来看,其成书应晚于后三种论著,且出于不同系统的作者或译者。成书于中国的《大乘止观法门》在义理上受到《宝性论》等印度文献的影响,对天台思想乃至隋代以后的整个中国佛教影响深远,进而通过日本中古天台思想波及日本佛教。

关 键 词:《大乘止观法门》  《究竟一乘宝性论》  《大乘起信论》  真如  如来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