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述论
引用本文:曹树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述论[J]. 中国哲学史, 2007, 13(2): 5-13
作者姓名:曹树明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并初步发展。从中西交流和互动的视角看,此时的中国哲学史大致存在四种研究模式:以胡适和冯友兰为代表的西方化研究模式,以钟泰为代表的中国化研究模式,以梁启超、张岱年为代表的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和以李石岑、范寿康为代表的初级马克思主义研究模式。而这种研究模式的多元化情境在其后并没有保持下去,所以我们倡导它在当今的再现。西方化研究模式强调近现代转型的“世界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历史的变异性;中国化研究模式则重视“还原”传统民族性征,从而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应该是在“世界化”和“还原化”的互动中前进的。所以,西方化和中国化的研究模式仍有继续存在的合理性,但由于二者都失之偏颇,因此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将会处于主导地位。

关 键 词:中国哲学史  研究模式  世界化  还原化  中西结合

Patterns of Studies in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1930s
CAO Shuming. Patterns of Studies in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1930s[J].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2007, 13(2): 5-13
Authors:CAO Shum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