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佛教的同一律
引用本文:林晓辉.佛教的同一律[J].五台山研究,2006(1):17-19.
作者姓名:林晓辉
作者单位: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摘    要:根据印欧语系“是”具有是、有、在之义,重新解读了《薄伽梵歌》第二章第十六颂前半,认为它表述了同一律。借助英文名词须加前缀的语法特征,推测古梵文也许也存在着这一语法特征,并利用这一语法特征解读了《金刚经》的三段论,认为它是同一律的扩展形式,佛教的许多哲学概念正是由三段论加以规范,因而《金刚经》成为了佛教的哲学词典。同一律在行动上的应用则是悟。

关 键 词:佛教  三段论  同一律  金刚经  哲学词典  薄伽梵歌
文章编号:1000-6176(2006)01-017-03
收稿时间:10 28 2005 12:00AM
修稿时间:2005年10月28

On the Buddhist Law of Identity
LIN Xiao-hui.On the Buddhist Law of Identity[J].Mt Wutai Researches,2006(1):17-19.
Authors:LIN Xiao-hu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