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社会的"关系"文化——兼论能否增进"关系"的公共性?
引用本文:朴雨淳.中国社会的"关系"文化——兼论能否增进"关系"的公共性?[J].学海,2006(5):5-16.
作者姓名:朴雨淳
作者单位: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基金项目: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Dong-A University Research Fund in 2002.
摘    要:通常认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更倚重个人“关系”开展经济交易和维系社会交往。“关系”一般是指基于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通过获取资源的相互责任、持续的合作与互惠来维系合作伙伴的特殊类型的社会关系。“关系”通常被认为与行贿或腐败有密切关系,但中国正在经历快速而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化、民营化和伴随跨国公司所导入的截然不同的职业道德与运行规则已在削弱“关系”纽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关系”是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的。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如果中国人能将“关系”作为制度或法律工具的替代物,那么“关系”所导致的诸如行贿或腐败等负面道德问题将会消除。本文坚持认为,在中国社会仅靠建立法律和正式制度结构不足以割断“关系”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个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在保持其合法私人利益的同时,将基于“关系”的合作伙伴转入公共领域,只要他们不违反社会的正式制度和规范。按照“旋转门”理论,为了取得互惠的发展格局,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应致力于更为积极而有效的合作。

关 键 词:中国社会  公共性  社会关系  "关系"文化

"Guanxi" Culture in Chinese Society
Piao Yuchun."Guanxi" Culture in Chinese Society[J].Journal of Xuehai,2006(5):5-16.
Authors:Piao Yuchu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