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荀人性观及其德育意义 |
| |
作者姓名: | 詹瑜 |
| |
作者单位: |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陕西宝鸡,721016 |
| |
基金项目: | 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人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家和教育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儒家的两位大师孟子和荀子对人性作出了不同的判断,孟子主性善,荀子倡性恶。孟子主张人先验地具有善的道德理性,人必须自觉地通过存养、保持、发扬和扩充固有的善性来努力达成人性的自我完善,德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存养扩充使仁义礼智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荀子倡言人必须自觉地用现实社会的秩序规范来努力达成人性的自我改造,德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化性起伪实现长迁而不反其初的德育目标。无论是性善抑或是性恶,道德教育始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外在根本性条件,也是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有效途径。无论是存养扩充,或是化性起伪,其终极目标都在于人伦生活之迁善,使人皆可以为尧舜而实现天下平治。
|
关 键 词: | 孟子 荀子 人性 道德教育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