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台湾在地精神的空间化表达——以“夜市”“沿海”“庙宇”具体场景空间为例
引用本文:王叶.台湾在地精神的空间化表达——以“夜市”“沿海”“庙宇”具体场景空间为例[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8(9).
作者姓名:王叶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电影学院
摘    要:2008年魏德胜导演的《海角七号》打破了台湾电影自90年代以来漫长的沉寂,上映113天总票房达到新台币5.3亿元,登上台湾电影票房史上排行第二名,仅次于《泰坦尼克号》、影片以浓郁的本土气息,引起了台湾广大观众的共鸣。之后一大批带有台湾本土特色的影片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开启了后海角时代。在后海角时代的台湾电影中,"夜市""庙宇""沿海"这三个场景空间频频出现,这样一种在地文化空间的影像书写塑造和传递了台湾"地方感",彰显了本土化的文化价值取向,影射了当代台湾人焦虑、迷茫的心理现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