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渔父的隐逸与完形
引用本文:刘建荣.渔父的隐逸与完形[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8(1).
作者姓名:刘建荣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摘    要:隐士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其中渔父意象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与隐逸文化密切结合。在《庄子》中,水、鱼、渔父形成了一个向往自由自在隐逸生活的"场",在《桃花源记》中,渔父又变形成了理想隐逸世界的发现者,桃花源展现了隐逸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一种空间与时间上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在这点上与道教宣扬的洞天福地类似。这两者从思想根源上来自道家的对母体子宫的崇拜。由于诗与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文学中渲染渔父发现的隐逸世界,在绘画中则凝练成垂钓渔父的形象,并完形成为山水画中的渔隐题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