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五蕴”概念释论
引用本文:景天星.“五蕴”概念释论[J].五台山研究,2016(4):16-18.
作者姓名:景天星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陕西 西安,710069
摘    要:"五蕴"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佛教传入中原的历史过程中,"五蕴"曾有不同的翻译,如"五众"、"五聚"、"五受阴"、"五阴"等。每一种不同的翻译,其背后都隐含有对"五蕴"涵义的不同理解,这也反映了印度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之过程。组成"五蕴"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又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功能,色蕴主要指的是物质的要素,但又不限于物质,其余四蕴指的是精神的要素。佛教认为,"五蕴"相互作用,共同积聚成每一个人的人身,人们不知自己的真性被覆盖,痛苦就会多一些,只有认识到"五蕴"的假合作用,才可令真性显发,而且,还要从空性的角度来认识"五蕴"。

关 键 词:五蕴  五阴  五众  不同翻译  涵义  功能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