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道德现象学:缘起、内涵与方法
引用本文:王云强,郭本禹.道德现象学:缘起、内涵与方法[J].伦理学研究,2018(2).
作者姓名:王云强  郭本禹
作者单位: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摘    要:兴起于20世纪初的道德现象学主张采用现象学方法分析道德经验。道德现象学涉及两方面的含义:处于现象学传统中的道德哲学和道德经验的现象学研究。道德现象学的研究目的有二:实践研究目标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道德冲突,而哲学目标则是为达成实践目标的成功而提供道德理论的基础。道德现象学研究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关于道德经验的、广泛的、独立的和坚定的。其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内容"的方法和"泛型"的方法,具体研究形式是问卷法和内省法。道德现象学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成果,为解决道德研究之争论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对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发。当然,它也存在着现象学与道德研究的关系仍存争议等局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