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三分法到二元论——论佛学对儒家性善论的影响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摘    要:先秦儒家对人性持一种三分的看法。孔子认为,整全的人性包括智性、仁性、欲性三部分。其中,智性、仁性共同构成了道德的根据。孟子极大发展了孔子的仁性思想,正式创立了性善论。但这时性善论还只是性有善端论,十分强调教化、培养与推扩工夫。宋明儒学心性论的复杂之处不仅在于程朱理学片面地发展了智性这一脉,陆王心学片面发展了仁性这一脉,更在于受佛学的影响,宋明儒学对心性的看法整体采取了先天、后天的二元论模式。这种模式把道德根据变成了先天具足的、抽象的至善本体,使得性善论变为了性本善论。同时,它也使得儒家在工夫上一味强调复性,而忽视了后天的教化和培养,从而在理论上埋下了隐患。

关 键 词:三分法  二元论  佛学  儒家  性善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