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及其稳定性:个体定向的分析
作者姓名:杨晓霞  陈亮  曹衍淼  毕馨文  陈光辉  张文新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190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SH05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58)。
摘    要: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关 键 词:同伴侵害  潜在剖面分析  潜在转变分析  青少年早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发展与教育》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发展与教育》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