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3~5岁儿童对同伴侵害归因的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董会芹,纪林芹,陈亮,张文新.3~5岁儿童对同伴侵害归因的特征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3):225-231.
作者姓名:董会芹  纪林芹  陈亮  张文新
作者单位:1.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济南 250014;2.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XLX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905).
摘    要:以济南市一所普通公立幼儿园的284名3~5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法考察了儿童对同伴侵害的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3~5岁儿童对同伴侵害的归因包括敌意归因、自责归因、中立归因和无归因四种情况。(2)总体而言,自责归因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无归因逐渐减少,4~5岁是转折期。(3)儿童自责归因和无归因人数比例在财物侵害中最低,中立归因人数比例在财物侵害中最高;无归因人数比例在言语侵害中最高,中立归因人数比例在言语侵害中最低。

关 键 词:儿童  同伴侵害  归因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发展与教育》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发展与教育》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