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唯识相分理论的现代意义--以"所缘缘"义为例
引用本文:徐湘霖.唯识相分理论的现代意义--以"所缘缘"义为例[J].宗教学研究,2003,1(2):41-45.
作者姓名:徐湘霖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摘    要:唯识学上讲的认识对象(境),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它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独立性和实在性,而是与人的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心识具有“了别”的识变功能,能显现一切境相。心识所显现的境相只是外在客观对象物的一种相似之境,而非实在之境。其所显现的似境,皆为诸识所缘,是认识之相分。诸识所变之似境,不仅是一重所缘缘(相分之境),也不仅是一重本质相分和影像相分,而是无数重主客体相关相入之境,是无数重影像之影像。就存在而言,这种相似之境,它是有别于本然意义上的存在,是一种为人的存在,对人显示某种意向意义的存在。佛教的唯识学是关于思维和认识的科学。唯识学对于人类现象学的揭秘,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 键 词:相分  见分  所缘缘  本质境  影像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the athtabhasa theory of the Vijnapti- matrata theor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