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弓思源,胥兴春.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69-1776.
作者姓名:弓思源  胥兴春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Erikson将自我同一性看作是终生发展的过程并把18~25岁作为发展的关键时期, Arnett根据后现代社会的现实环境将这一阶段命名为“始成年期”。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对情感、工作、世界观等自我同一性发展领域的关注度相对青少年期更广泛与深入, 发展任务的繁杂使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更具波动性, 并随着个体逐渐成熟而更多处于同一性的高级状态。后现代社会属性是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问题的根本, 原生家庭持续影响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同时学校与工作单位这样的社会机构构成近端环境直接作用于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 自主性在始成年期个体与其家庭及所处社会机构的交互作用中对自我同一性起到关键性调节作用。

关 键 词:始成年期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状态  个人动因  
收稿时间:2011-04-12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