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视频游戏虚拟化身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引用本文:衡书鹏,赵换方,范翠英,周宗奎.视频游戏虚拟化身对自我概念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5):810-823.
作者姓名:衡书鹏  赵换方  范翠英  周宗奎
作者单位:1.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新乡4530072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武汉 43007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9YJC190009, 2019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9BJY010);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支持项目(QD1803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ZDJH-153);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JKGHYB-004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1 & ZD151)
摘    要:虚拟化身(virtual avatar)是玩家在视频游戏中的虚拟自我呈现方式, 通过操控虚拟化身, 玩家可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拥有新的身份。作为现实自我的投射和展示, 虚拟化身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 并带来自我的变化。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虚拟化身对个体自我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 在视频游戏中操纵虚拟化身进行行为和身份模拟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相关理论从不同视角解释了虚拟化身影响自我概念的原因。另外, 已有研究表明虚拟化身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受到化身线索、视频游戏特征及个体因素的影响; 自我临场感和化身认同是虚拟化身影响自我概念的内在心理机制。未来研究应关注虚拟化身对自我概念的深层次影响和长期影响, 化身形象和行为两种线索的交互影响, 以及虚拟化身带来的自我概念改变对现实行为的影响, 并加强该领域的应用研究。

关 键 词:视频游戏  虚拟化身  自我概念  心理机制  
收稿时间:2019-05-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