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穆勒评注》中"交往异化"的准确内容及其思想史地位
引用本文:唐正东.《穆勒评注》中"交往异化"的准确内容及其思想史地位[J].现代哲学,2008(4).
作者姓名:唐正东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985工程"二期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虽然从表面上看,马克思《穆勒评注》的交往异化思想是以基始性的主体际性关系为前提的,但实质上它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劳动异化观之基础上的。就像《44年手稿》的第一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从表面上看是以孤立人的逻辑为基础的,但实质上却是以由自由自觉的劳动所串起来的此个体与彼个体共享人的本质的关系为方法论前提的。由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的方法论基础不仅不是建立在单个人的基础之上,而且也不是建立在基始性的主体际性关系的基础上的,而是以动态性的劳动活动为核心内容的。正是这种“劳动”,而不是“关系”,才使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具备了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空间。

关 键 词:孤立人  交往异化  劳动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