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
引用本文:张岱年.论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J].哲学动态,1993(4).
作者姓名:张岱年
摘    要:论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张岱年西方哲字史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以外,还存在着二元论、不可知论、多元论。我们可以把此观象称为两极与多边。以此来看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也呈现出多种学派林立的现象。我们先来看老子的哲学。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开创者,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本体论学说。道是天地的来源,是天地万物的本体。老子的“道”既非原始物质,也非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他宣扬“道法自然“的观念,为以后的唯物主义开拓了道路,而他强调“道”的无形无象,也为以后的唯心论提供了启迪。再来看来明哲学。我认为,宋明哲学中有三个学派,即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本论;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本论;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本论。其中气本论是唯物主义,理本论是理性主义,心本论是唯心主义。在西方,理性主义与唯心主义合流了,于是形成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两大陈营。在中国宋明时代,朱陆始终没有会合起来。我们也不能只承认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的对立和斗争,而不承认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传统。第三,在中哲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前后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老子提出“自然”观念,实是唯物主义的滥觞,接着,从《庄子·外篇》的“通天下为一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