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敬贤”与“嫉才”
引用本文:周德丰.“敬贤”与“嫉才”[J].道德与文明,1983(2).
作者姓名:周德丰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系
摘    要:“敬贤”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孔子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认为人们应该把“贤”与“不贤”作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在许多古书中也都提倡“敬贤任能”,如《墨子》提倡“尚贤”,《礼记》提倡“选贤与能”,《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至于敬贤任能的佳话,更是史不绝书。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周公就非常礼敬贤德之士,传说他有“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以待贤者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周公洗头发的时候,听有贤人求见,就赶忙握着头发,出门迎见。这位走了,那位又到,以致使他洗一次头要几次停止下来。吃饭时也是这样,为了立即接待来访的贤人,他一顿饭往往分作几次来吃。周公说:我这样做,“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何况傲慢无礼,派头十足,那怎么能招揽天下的人才呢?此外,象“刘玄德三顾茅庐”“肖何月下追韩信”等历史故事,更是有口皆碑,为人们所熟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