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取譬”与“是”——从判断系动词看中西方文化哲学的生成和框架
引用本文:周春生.“取譬”与“是”——从判断系动词看中西方文化哲学的生成和框架[J].哲学研究,2003(7).
作者姓名:周春生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摘    要:语言是哲学和文化的聚焦点 ,往往在一种语言现象背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容。本文试从哲学和语源学的角度对《论语》等先秦经典著作中的“取譬”现象作一梳理 ,同时以动词“是”为焦点对西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作一研究 ,然后对二者作一番文化学考察。一、“取譬”何谓“取譬” ?《论语·雍也》有言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成现代汉语即 :能够处处以自己作比喻 ,可称得上实践仁德的方法。许慎《说文解字》 :“譬 ,谕也。”故“取譬”就是“以什么作比喻”之意。考《论语》语及“取譬”者另有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