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国家到文化:国家认同的史证与申张——中国少数民族抗战的研究和展望
引用本文:赵亮.从国家到文化:国家认同的史证与申张——中国少数民族抗战的研究和展望[J].现代哲学,2017(5):38-47.
作者姓名:赵亮
作者单位:北京 100089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研究所暨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心理范畴相关前沿问题研究"(16CZX010),2017年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党执政初期凝聚社会共识研究 (1949 -1956)"(17KDC014),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PXM2017_ 014203_ 500008),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 "扬帆资助计划" 教学科研专项资助课题(JGWXJCYF201639)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少数民族抗战的研究进展,支撑和构成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主要见解,印证了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间已经普遍存在的国家认同及其利益认同本质。但国家认同不是单纯依靠利益认同就能实现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体验。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各民族经历了共同生活和发展的悠久历史。但仅此并不足以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的自发实现,相反是意识形态实践持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这种实践不可能以某种具体文化形态来重构整个国家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但却使集中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支撑性的社会价值观念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成为各民族民众共同持有的基本秩序立场。文化认同及其秩序立场观念的引入,提示少数民族抗战研究视野在多方面的拓展,并更注重发挥意识形态对于引领而不仅仅是加速各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

关 键 词:少数民族  抗战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意识形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