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得寸进尺”还是“适可而止”:基于冒犯者角度对宽恕结果的讨论
作者姓名:张田  丁雪辰  翁晶  傅宏  薛艳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南京 210024) (;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CXZZ13_0367);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3KJB180012)。
摘    要:宽恕的结果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就被冒犯者而言的结果, 二是就冒犯者而言的结果。就被冒犯者而言, 宽恕的积极结果已被广泛证实, 但就冒犯者的行为而言, 以往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指出, 宽恕会导致进一步伤害的发生, 但也有研究指出, 宽恕能够降低进一步伤害的可能性。出现这种不一致结论的原因在于, 不同研究对于宽恕与和解的关系、冒犯者的内心体验和双方人际互动的认识不一致, 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认为宽恕会避免进一步伤害的证据更充分, 因此宽恕仍然是处理人际伤害的有效方式。但无论是被冒犯者还是冒犯者, 在做出宽恕决定或是接受他人的宽恕时, 仍有一些方面要加以注意。

关 键 词:宽恕  结果  避免伤害  增加伤害  
收稿时间:2013-08-20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