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简帛文献所见炎黄信仰与儒家道统的关系及意义
引用本文:陈战峰.简帛文献所见炎黄信仰与儒家道统的关系及意义[J].管子学刊,2014(4):114-118.
作者姓名:陈战峰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炎黄信仰,主要源于战国时期。虽然在《诗》、《书》等典籍中未见有炎黄的记载,但《国语》、《逸周书》、《大戴礼记》、《孔子家语》等典籍保存了不少先秦的珍贵资料,并对《史记》、《汉书》及以后的历史典籍影响深远。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尊德义》等也有对"六帝"及上古帝王的追溯。上博简《武王践阼》等重新梳理了自黄帝以至武王、孔子的道统体系,上博简多篇简文展示了对尧舜禹汤文武的统绪表彰,特别揭示了"爱亲尊贤"、"足民养生"的"道"的重要。这种涵盖炎黄在内的"道"及"问道"、"闻道"的历史追溯,本质是历史的重新建构过程,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道德伦理评价,核心命题是"仁"及能否实行"仁政",反映了战国中期前后儒学思潮发展的新面貌。至于炎黄从该道德系统的退出,可能与黄老合流思潮以及五行、道教等的滋生有关,这种现象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儒家历史重构的伦理价值观的影响和意义,对后世历史学发展和历史学作品写作影响巨大。

关 键 词:炎黄信仰  战国  简牍  道统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