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阎若璩“虞廷十六字”辨伪的客观意义——与余英时先生商榷
引用本文:赵刚.论阎若璩“虞廷十六字”辨伪的客观意义——与余英时先生商榷[J].中国哲学史,1995(6):66-74.
作者姓名:赵刚
作者单位:北京故宫博物院
摘    要:阎若璩,字百诗,清初著名汉学家,所著《尚书古文疏证》,证明了千余年来处于经典位置的《古文尚书》是伪书,成为清代汉学的奠基性著作之一,连《四库提要》都说:他的“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本文不拟全面论述阎氏的《尚书古文疏证》,只想就阎氏对“虞廷十六字”辨伪的意义及相关问题谈点看法。所谓“虞廷十六字”,宋明学者称为“虞廷传心”,这就是《尚书·大禹谟》所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阎氏认为,“虞廷十六字”并非三代圣贤所言,而是后人拼凑伪造的赝品。他说:“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此语不知创自何人,而见之《道经》,述之荀子,至魏晋窜入《大禹谟》中”,“遂尊为经,久而忘其所自来矣。”(《尚书古文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247—249页。以下简称《疏证》)

关 键 词:阎若璩  《尚书古文疏证》  程朱理学  《古文尚书》  余英时  文献考证  《尚书》  朱子  客观意义  陆王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